搜索
首页 《秋寄微之十二韵》 清旦方堆案,黄昏始退公。

清旦方堆案,黄昏始退公。

意思:清晨当堆案,黄昏开始退公。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秋寄微之十二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隐居稽城时所作,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以及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的隐逸之乐。 首联“娃馆松江北,稽城浙水东”,作者将居住地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娃馆和稽城都是地名,松江和浙水都是江河之名,这一联不仅点明了居住地,也暗示了作者对山水风物的欣赏。 颔联“屈君为长吏,伴我作衰翁”,作者邀请朋友担任长吏,自己则作为年迈的翁与之相伴,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热情邀请,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年老、无所作为的无奈和苦闷。 颈联“旌旆知非远,烟云望不通”,作者想象朋友即将到来,但因烟云阻隔而无法相见,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一系列诗句都是对作者日常生活的描绘,如“影满衰桐树,香凋晚蕙丛”描述了作者在桐树下的生活场景,“览镜头虽白,听歌耳未聋”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满足和自得其乐的态度。 总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山水田园的喜爱以及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的隐逸之乐。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热情邀请和对生活的满足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娃馆松江北,稽城浙水东。
屈君为长吏,伴我作衰翁。
旌旆知非远,烟云望不通。
忙多对酒榼,兴少阅诗筒。
[比在杭州,两浙唱和诗赠客,于筒中递来往。
]淡白秋来日,疏凉雨后风。
余霞数片绮,新月一张弓。
影满衰桐树,香凋晚蕙丛。
饥啼春谷鸟,寒怨络丝虫。
览镜头虽白,听歌耳未聋。
老愁从自遣,醉笑与谁同。
清旦方堆案,黄昏始退公。
可怜朝暮景,销在两衙中。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清旦

    读音:qīng dàn

    繁体字:清旦

    意思:清晨。
      ▶《列子•说符》:“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
      ▶宋·柳永《巫山一段云》词之三:“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
      ▶清·葆光子《

  • 黄昏

    读音:huáng hūn

    繁体字:黃昏

    短语:暮 夕

    英语:dusk

    意思:(黄昏,黄昏)

     1.日已落而天色尚未黑的时候。
      ▶《楚辞•离骚》:“

  • 退公

    读音:tuì gōng

    繁体字:退公

    意思:
     1.指公余休息。
      ▶唐·白居易《与陈给事书》:“谨献杂文二十首、诗一百首,伏愿俯察悃诚,不遗贱小,退公之暇,精鉴之一加焉。”
      ▶宋徐铉《京口江际弄水》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