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春日即事》 燕地去秋曾几战,汉家今日更多兵。

燕地去秋曾几战,汉家今日更多兵。

意思:北京地区去年秋天曾几次,汉家今天更多军队。

出自作者[明]谢榛的《春日即事》

全文赏析

这首诗《和戎共拟静边声,抗疏谁当悉虏情。燕地去秋曾几战,汉家今日更多兵。春城雨后寒逾重,曙角风前怨未平。直北烟尘时极目,乌鸢飞入亚夫营》是一首描绘边疆战事的七言古诗。 首先,诗的开头“和戎共拟静边声,抗疏谁当悉虏情。”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那些敢于直言进谏的人的赞扬。这里的“和戎”指的是与少数民族的和平共处,“静边”则是指边境的平静安宁。然而,诗人也明白这并非易事,需要有人站出来直言进谏,了解敌人的真实情况。 “燕地去秋曾几战,汉家今日更多兵。”这两句诗描绘了边疆的战事情况。秋天的时候,燕地曾经发生了几场战斗,而现在汉家军又要投入更多的兵力。这种描述既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也体现了边疆人民的痛苦。 “春城雨后寒逾重”这句诗描绘了边疆春天的城市在雨后更加寒冷的景象,象征着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而“曙角风前怨未平”则表达了战争中的哀怨之情,如同黎明的号角在风中低吟,充满了哀怨和悲伤。 最后,“直北烟尘时极目,乌鸢飞入亚夫营。”诗人用“直北烟尘”来指代敌人的侵扰,而“乌鸢飞入亚夫营”则暗示着战争的激烈和混乱。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战事,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同时,诗中也充满了对人民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反思。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情感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和戎共拟静边声,抗疏谁当悉虏情。
燕地去秋曾几战,汉家今日更多兵。
春城雨后寒逾重,曙角风前怨未平。
直北烟尘时极目,乌鸢飞入亚夫营。
作者介绍 石延年简介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谢榛诗文,著有《四溟集》共24卷,一说10卷,《四溟诗话》(亦题《诗家直说》)共4卷。

关键词解释

  • 汉家

    解释

    汉家 Hànjiā

    [Han Dynasty (206B.C—200A.C)] 即汉朝

    汉家山东二百州。—— 唐· 杜甫《兵车行》

    为汉家除残去秽。——《资治通鉴》<

  • 今日

    读音:jīn rì

    繁体字:今日

    英语:today

    意思:
     1.本日;今天。
      ▶《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韩愈《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