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壬午清明》 悲欢寒暑君休问,花鸟年年管送迎。

悲欢寒暑君休问,花鸟年年管送迎。

意思:你不必问冷暖悲欢,花鸟年年管送去。

出自作者[宋]戴表元的《壬午清明》

全文赏析

这首诗《节序愁中都忘却,见人插柳是清明》是一首描绘清明节气氛的诗,通过对清明节人们行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联“节序愁中都忘却,见人插柳是清明”,诗人表达了自己在节日的氛围中感到忧愁,以至于已经无法分辨这是何时,只是看到人们插柳,才意识到这是清明。这既体现了诗人的迷茫和忧愁,也描绘了清明节的典型习俗,使画面生动。 颔联“登陴戍出吹弹乐,上冢船归语笑声”,诗人又描绘了人们在城墙上吹弹音乐、在坟墓前乘船归来的场景,以及他们的欢声笑语。这进一步展现了清明节的欢乐气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感慨。 颈联“解事浊醪相料理,当权团扇正施行”,诗人用酒和扇子来比喻生活中的欢乐和困难,表达了对生活的理解和应对。 最后一句“花鸟年年管送迎,悲欢寒暑君休问”,诗人用花鸟年年送往迎来比喻生命的循环和无常,提醒人们不要过于执着于悲欢寒暑,而是要学会欣赏和接受花鸟年年送往迎来的生活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明节的典型场景和习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迷茫、忧愁、欢乐和接受的态度。诗中既有对生活的描绘,又有对人生的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节序愁中都忘却,见人插柳是清明。
登陴戍出吹弹乐,上冢船归语笑声。
解事浊醪相料理,当权团扇正施行。
悲欢寒暑君休问,花鸟年年管送迎。

关键词解释

  • 寒暑

    读音:hán shǔ

    繁体字:寒暑

    英语:cold and heat

    意思:
     1.寒冬暑夏。常指代一年。
      ▶《易•繫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 悲欢

    亦作“ 悲讙 ”。亦作“ 悲懽 ”。悲哀与欢乐。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邑野沦蔼,戎夏悲讙。” 唐 刘长卿 《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诗:“流落还相见,悲懽话所思。” 宋 苏轼 《九日袁公济有诗次其韵》:“平生倾盖悲欢里,早晚抽身簿领间。”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人情物态,悲懽穷泰,吐出胸臆,如在目前。” 毛泽东 《送瘟神》诗之一:“ 牛郎 欲问瘟神事,一样悲
  • 花鸟

    读音:huā niǎo

    繁体字:花鳥

    意思:(花鸟,花鸟)

     1.花与鸟的合称。
      ▶唐·杜审言《渡湘江》诗:“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明·袁宏道《狂言•读卓吾<南池>诗》:“三春

  • 送迎

    引用解释

    1.送往迎来。《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妇人送迎不出门,见兄弟不踰閾。”《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尝过 樊将军 噲 , 噲 跪拜送迎,言称臣。” 宋 王銍 《默记》卷中:“两州送迎,旌旗舳舰,官吏锦绣,相属於道。” 陈毅 《泗宿道中》诗:“畅游根据地,沿途劳送迎。”

    2.指文笔的宕开与承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