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台城》 亦知霸世才难得,却是蒙尘事最平。

亦知霸世才难得,却是蒙尘事最平。

意思:也知道霸世才能难得,这是流亡事最平。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台城》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通过对六朝兴衰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物的悲悯之情。 首句“晚云阴映下空城”,描绘了傍晚时分,云层阴暗,笼罩着空旷的城市,给人一种沉寂和凄凉的感觉。这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为后文的叙述和感慨做了铺垫。 “六代累累夕照明”,描绘了六朝时期,朝代更迭,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累累遗迹在夕阳下显得格外醒目。这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过去的缅怀。 “玉井已干龙不起”和“金瓯虽破虎曾争”两句,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人才和英雄的赞美和惋惜。玉井干涸,暗示了人才的流失;金瓯破损,则象征着英雄的落寞。 “亦知霸世才难得,却是蒙尘事最平”两句,表达了对英雄落寞、霸业难成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 最后两句“深谷作陵山作海,茂弘流辈莫伤情”则是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物的悲悯。深谷化为高山,大海成为陆地,这是对历史变迁的描绘;而茂弘流辈莫伤情,则是表达了对人物的关怀和同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六朝兴衰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物的悲悯之情。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晚云阴映下空城,六代累累夕照明。
玉井已干龙不起,金瓯虽破虎曾争。
亦知霸世才难得,却是蒙尘事最平。
深谷作陵山作海,茂弘流辈莫伤情。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蒙尘

    读音:meng chen

    繁体字:蒙塵

    英语:Be exposed to wind and dust. (figuratively) The emperor flees the capital because of the turmoil

  • 难得

    读音:nán de

    繁体字:難得

    短语:稀有 荒无人烟 千载难逢 稀罕 稀少 层层 千分之一 希罕 铁树开花 偶发 斑斑 罕见 罕

    英语:seldom

    意思:

  • 霸世

    读音:bà shì

    繁体字:霸世

    意思:称霸于世。
      ▶汉·贾谊《鵩鸟赋》:“彼吴彊大兮,夫差以败;越栖会稽兮,勾践霸世。”
      ▶三国·魏·曹植《七启》:“世有圣宰,翼帝霸世。”
      ▶《晋书•凉武昭王李玄

  • 才难

    读音:cái nán

    繁体字:才難

    意思:(才难,才难)

     1.谓人才难得。
      ▶《论语•泰伯》:“才难,不其然乎?”晋·葛洪《抱朴子•尚博》:“古人叹息于才难,故谓百世为随踵,不以璞非崑山而弃耀夜之宝,不

  • 尘事

    读音:chén shì

    繁体字:塵事

    英语:worldly affair

    意思:(尘事,尘事)
    尘俗之事。
      ▶晋·陶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