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贶》 郢人斤斫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

郢人斤斫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

意思:郢人斧头砍无痕迹,仙人衣弃刀尺。

出自作者[唐]刘禹锡的《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贶》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对一位诗友的深深怀念和对他诗歌的深深赞赏。 首句“吟君遗我百篇诗,使我独坐形神驰。”表达了诗人对诗友诗歌的喜爱和欣赏,独坐时常常想起诗友的诗,神思飞扬。这句诗也暗示了诗友的诗作对诗人的深远影响,使他陶醉在诗的世界里。 “玉琴清夜人不语,琪树春朝风正吹。”这两句描绘了夜晚清雅的琴声和清晨的微风,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诗友诗歌的深深喜爱和怀念。 “郢人斤斫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这两句赞美了诗友的诗歌创作技艺高超,如同仙人之手,毫无斧凿痕迹,如同仙人的衣裳,抛弃了世俗的刀尺,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诗友诗歌艺术的赞赏。 “世人方内欲相寻,行尽四维无处觅。”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失去诗友的深深遗憾和怀念。即使在世人之中寻找,也无法找到他,因为他在诗的世界里,无处不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诗友深深的怀念和他诗歌的赞赏。整首诗充满了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吟君遗我百篇诗,使我独坐形神驰。
玉琴清夜人不语,琪树春朝风正吹。
郢人斤斫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
世人方内欲相寻,行尽四维无处觅。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关键词解释

  • 衣裳

    读音:yī shang

    繁体字:衣裳

    短语:服饰 服 行装 装 衣 服装 衣装 行头

    英语:(n) clothes

    意思:
     1.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

  • 仙人

    读音:xiān rén

    繁体字:仙人

    英语:faerie

    意思:亦作“僊人”。
     
     1.神话传说中长生不老、有种种神通的人。
      ▶《文选•古诗<生年不满百>》:“仙人王子乔,难

  • 痕迹

    读音:hén jì

    繁体字:痕跡

    短语:辙 划痕 皱痕

    英语:vestige

    意思:(痕迹,痕迹)
    见“痕蹟”。

    近义词:

  • 郢人

    读音:yǐng rén

    繁体字:郢人

    意思:
     1.指善歌者;歌手。
      ▶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世称善歌者,皆曰‘郢人’。
      ▶郢州至今有白雪楼,此乃因宋玉《问》曰:‘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

  • 刀尺

    读音:dāo chǐ

    繁体字:刀尺

    意思:
     1.剪刀和尺。裁剪工具。
      ▶《玉臺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唐·张籍《白纻歌》:“裁缝长短不能定,自持刀尺向姑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