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刘逖赴闽辟》 何须折杨柳,相送已依依。

何须折杨柳,相送已依依。

意思:为什么要折杨柳,相送已依依。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送刘逖赴闽辟》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人生苦难、离别伤怀的诗。 首句“离乱生涯尽,依刘是见机”,直接点明诗人身处乱世,生活艰难,只能依靠他人。刘,指的是刘氏,诗人可能投靠的人。见机,即看情况,随时准备撤退或改变。这句诗透露出诗人对乱世生活的无奈和忧虑。 “从来吟太苦,不得力还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苦吟过于辛苦,但诗的力量却并不强大。这可能暗示诗人尽管生活艰难,但仍然坚持创作,希望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路入闽山熟,江浮瘴雨肥”描绘了诗人旅途的情景。闽山,可能是指诗人旅途经过的福建的山。熟,意味着诗人已经熟悉这一带的环境。瘴雨,指的是南方湿热地区的雨。这句话描绘了诗人旅途的艰辛和环境的恶劣。 “何须折杨柳,相送已依依”表达了离别的伤感。何须折杨柳,意味着不需要折柳来送别,因为离别已经让人依依不舍。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深哀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身处乱世、旅途艰辛、离别伤怀等情感,表达了人生的苦难和无奈。诗人的坚韧和执着也从中流露出来,让人深感同情和敬佩。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离乱生涯尽,依刘是见机。
从来吟太苦,不得力还稀。
路入闽山熟,江浮瘴雨肥。
何须折杨柳,相送已依依。
作者介绍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何须

    读音:hé xū

    繁体字:何須

    英语:what is the need

    意思:(何须,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魏·曹植《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唐·封演《封氏

  • 依依

    读音:yī yī

    繁体字:依依

    短语:招展 回荡 高扬 飞扬 飘 袅袅 飘荡 飘忽 飘动 飘摇 飘扬 飘洒 飞舞

    英语:reluctant to leave

    意思

  • 杨柳

    解释

    杨柳 yángliǔ

    (1) [poplar and willow]∶杨树和柳树的合称

    (2) [willow]∶专指柳树

    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3) 古曲名,即&l

  • 折杨

    读音:shé yáng

    繁体字:折楊

    意思:(折杨,折杨)
    古俗曲名。
      ▶宋·苏轼《次韵王郎见庆生日并寄茶》:“《折杨》新曲万人趋,独和先生《于蒍于》。”
      ▶章炳麟《国故论衡•辨诗》:“《皇华》,即《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