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无题,集元人句》 精卫难填碧海干,徘徊中夜倚阑干。

精卫难填碧海干,徘徊中夜倚阑干。

意思:精卫鸟难填碧海干,徘徊在半夜倚栏杆。

出自作者[近代]宁调元的《无题,集元人句》

全文赏析

这首诗《精卫难填碧海干,徘徊中夜倚阑干。不堪容易少年事,安得愁中却暂欢。》是一首非常深情的诗,它以精卫填海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青春难留的感慨。 首句“精卫难填碧海干”,精卫填海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神话故事,诗人以此为引子,表达了大海的浩渺和精卫鸟的力量之渺小,象征着诗人对于自身处境的无奈感怀。碧海象征着无边无际的困难和挑战,而精卫鸟却要尝试去填平它,这无疑是一种象征性的自我挑战和肯定。然而,即使精卫鸟坚持不懈,也难以填平大海,这又暗示了诗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之巨大,难以克服。 “徘徊中夜倚阑干”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倚着栏杆徘徊的情景。这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迷茫,也暗示了诗人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和彷徨。 “不堪容易少年事,安得愁中却暂欢”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青春易逝、年华老去的深深感慨。诗人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过去的欢乐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这让他感到无法承受。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如何能够暂时忘却愁苦,享受片刻的欢乐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深哀愁和无奈。 整首诗以精卫填海为引子,通过描绘诗人自身的处境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深感慨和哀愁。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精卫难填碧海干,徘徊中夜倚阑干。
不堪容易少年事,安得愁中却暂欢。
作者介绍
宁调元(1883—191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字仙霞,号太一,笔名有辟支、屈魂,化名林士逸,湖南醴陵人。1904年加入华兴会,次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杂志,鼓吹反清革命,遭清政府通缉,逃亡日本。萍浏醴起义爆发后,回国策应,在岳州被捕,入狱3年。出狱后赴北京,主编《帝国日报》。1912年初在上海参加民社,创办《民声日报》。后赴广东任三佛铁路总办。二次革命期间来沪,参与讨袁之役。后赴武汉讨袁起义,二次革命失败后,宁调元不幸被捕,1913年9月25日在武昌英勇就义,年仅30岁。其诗篇激昂悲壮,风格沉郁,作品多写于狱中,著有《太一遗书》。

关键词解释

  • 精卫

    读音:jīng wèi

    繁体字:精衛

    英语:Jingwei

    意思:(精卫,精卫)
    古代神话中鸟名。
      ▶《山海经•北山经》:“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

  • 阑干

    读音:lán gān

    繁体字:闌乾

    英语:across; crisscross

    意思:(阑干,阑干)

     1.横斜貌。
      ▶三国·魏·曹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 碧海

    读音:bì hǎi

    繁体字:碧海

    意思:
     1.传说中的海名。
      ▶《海内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广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
      ▶隋·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