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江州琵琶亭》 年光过眼如车轂,职事羁人似马衔。

年光过眼如车轂,职事羁人似马衔。

意思:年光经过眼就像车轮,公务羁人似马嚼子。

出自作者[宋]夏竦的《江州琵琶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年光过眼如车轂,职事羁人似马衔。若遇琵琶应大笑,何须涕泣满青衫》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职事束缚的感慨,以及对琵琶曲调中离别情感的独特理解。 首句“年光过眼如车轂”,作者以“车轂”比喻“年光”,生动地描绘出时间的流逝。车轂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它的轮子不断滚动,看似永不停歇,但实际上,它所承载的物体——无论是人、物还是情感——都在其上悄然流逝。这里,诗人巧妙地将这个常见的事物与时间的流逝相结合,使得时间的流逝变得具体而生动。 第二句“职事羁人似马衔”进一步表达了职事的束缚和时间的无情。这里的“职事”指的是作者所从事的工作,“羁人”则象征着被工作所束缚的人。马衔是马匹用来束缚嘴巴的装置,这里用来比喻职事的束缚。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在职事的重压下,感到如同被马衔束缚的马匹,无法自由地奔跑和享受生活的无奈和痛苦。 第三句“若遇琵琶应大笑”是诗中的亮点,它以琵琶这个乐器为引子,提出了作者独特的情感理解。琵琶是一种富有情感的乐器,常常用来表达离别之情,因此这里作者用它来比喻离别的情感。然而,作者却说要“大笑”,这与琵琶的常规情感表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的“大笑”并非指真正的笑声,而是指对离别的豁达和超脱。作者认为,面对离别,我们不应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自拔,而应该学会接受和放下,以笑对人生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离别。 最后一句话“何须涕泣满青衫”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阐述。作者认为,面对离别,我们不需要泪水涟涟,因为这些离别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们只需要把泪水化作前行的动力,带着回忆继续前行。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离别的积极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见解,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职事束缚的感慨,以及对离别的独特理解。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年光过眼如车轂,职事羁人似马衔。
若遇琵琶应大笑,何须涕泣满青衫。
作者介绍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北宋大臣、古文字学家,夏承皓之子。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

夏竦以文学起家,曾为国史编修官,也曾任多地官员,宋真宗时为襄州知州,宋仁宗时为洪州知州,后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等职。由于夏竦对文学的造诣很深,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流传于后世。

关键词解释

  • 年光

    读音:nián guāng

    繁体字:年光

    英语:time

    意思:
     1.年华;岁月。
      ▶南朝·陈徐陵《答李颙之书》:“年光遒尽,触目崩心,扶心含毫,诸不申具。”
      ▶宋·陈允

  • 过眼

    读音:guò yǎn

    繁体字:過眼

    英语:have a look at

    意思:(过眼,过眼)

     1.经过眼前。喻迅疾短暂。
      ▶宋·苏轼《吉祥寺僧求阁名》诗:“过眼荣枯电与风,

  • 马衔

    引用解释

    1.海神名。《文选·木华<海赋>》:“ 海童 邀路, 马衔 当蹊。” 李善 注:“ 马衔 ,其状马首,一角而龙形。” 吕向 注:“ 马衔 、 海童 ,并海中神怪。” 清 沉寿民 《江上行》:“窃闻 玄冥 马衔 ,神灵炳奕,聪明正直而好贤。”

    2.马勒;马嚼子。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 夏文庄 尝有《寄题琵琶亭》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