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春寒》 省躬念前哲,醉饱多惭忸。

省躬念前哲,醉饱多惭忸。

意思:省躬念前代贤哲,醉饱多惭愧惭愧。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春寒》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今朝春气寒,自问何所欲》是一首描绘春天来临,诗人自我反省和自我陶醉的诗篇。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温暖和生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和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了春天的到来,春气寒冷,但诗人自我反问,思考自己的愿望和需求。这里的“苏暖”和“地黄粥”都暗示了春天的温暖和生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 其次,诗中提到了薤白酒和枯鱼,这些都是美食的象征,暗示了诗人的自我陶醉和享受。同时,诗中也提到了调养身体的重要性,这表明诗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所关注。 此外,诗人还通过与前哲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醉酒饱食的惭愧之情。他想起陶渊明的“靖节先生樽长空”,又想起广文先生的饭不足,这表明诗人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反思,也表达了他对前人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通过描绘春天的生机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我反省的思考。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美食的享受和对健康生活的关注,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今朝春气寒,自问何所欲。
苏暖薤白酒,乳和地黄粥。
岂惟厌馋口,亦可调病腹。
助酌有枯鱼,佐餐兼旨蓄。
省躬念前哲,醉饱多惭忸。
君不闻靖节先生樽长空,广文先生饭不足。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前哲

    读音:qián zhé

    繁体字:前哲

    意思:前代的贤哲。
      ▶《左传•成公八年》:“夫岂无辟王,赖前哲以免力。”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仰前哲之遗训,俯性情之所便。”
      ▶唐·李德裕《追和太师

  • 省躬

    读音:shěng gōng

    繁体字:省躬

    意思:反躬自省。
      ▶唐·元稹《春六十韵》:“僶俛还移步,持疑又省躬。”
      ▶唐·杨于陵《郡斋有紫薇双本予嘉其美而能久因诗纪述》:“省躬既跼蹐,结思多烦纡。”
      

  • 惭忸

    读音:cán niǔ

    繁体字:慚忸

    意思:(惭忸,惭忸)
    惭愧,不好意思。
      ▶唐·白居易《春寒》诗:“省躬念前哲,醉饱多惭忸。”
      ▶宋·梅尧臣《鬼火后》:“客惭忸无辞而起,余方掩乎衡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