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空闺怨》 寒月沈沈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寒月沈沈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意思:寒冷的月份沈沈洞房静,珍珠帘外梧桐影。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空闺怨》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寂静的秋夜,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首句“寒月沈沈洞房静”,寒月当空,深邃的洞房里一片寂静,营造出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这句诗以环境描写开头,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深夜的场景,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真珠帘外梧桐影”,这句诗中的“真珠”一词,可能是指珠帘,也可能是指窗外的梧桐树。珠帘垂挂,窗外梧桐的影子映在窗户上,更增添了夜晚的静谧。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这两句诗是全诗的亮点,它以细节描写的方式,生动地描绘了主人公在寒夜中独自裁缝的情景。秋霜欲下,主人公先知,手中的剪刀因为寒冷而变得冰凉。这句诗不仅表现了主人公的细心和专注,也通过寒冷的剪刀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寒冷。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寂静的秋夜,通过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它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情节,但却以简洁、质朴的语言传达了深深的情感。同时,这首诗也表现了主人公的坚韧和独立,她独自在寒夜中裁缝,不畏寒冷,展现了女性的坚强和独立。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和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坚韧的精神。它值得一读再读,品味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寒月沈沈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寒月

    读音:hán yuè

    繁体字:寒月

    意思:
     1.清冷的月亮。亦指清寒的月光。
      ▶唐·李白《望月有怀》诗:“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元·吴澄《送国子伴读倪行简赴京》诗:“不怕狂风妨去鹢,偏愁寒月照

  • 珠帘

    解释

    珠帘 zhūlián

    [bead door curtain] 用线穿成一条条垂直串珠构成的帘幕

    散入珠帘。——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引用解释

  • 洞房

    读音:dòng fáng

    繁体字:洞房

    短语:新房

    英语:bridal chamber

    意思:
     1.幽深的内室。多指卧室、闺房。
      ▶唐·沈亚之《贤良方正能直

  • 沈沈

    读音:拼音:shěn shěn

    沈沈的解释

    亦作“沉沉”。1.盛貌;茂盛貌。《淮南子·俶真训》:“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高诱 注:“茫茫沉沉,盛貌。”《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衰柳尚沉沉,凝露方泥泥。” 李善 注:“沉沉,茂盛之貌也。” 唐 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