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鲁郡途中遇徐十八录事(时此公学王书嗟别)》 圣人久已矣,游夏遥相望。

圣人久已矣,游夏遥相望。

意思:圣人早就了,在夏季地望着。

出自作者[唐]高适的《鲁郡途中遇徐十八录事(时此公学王书嗟别)》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学过程中的内心独白,表达了他对古代圣贤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思考。 首联“谁谓嵩颍客,遂经邹鲁乡”,表达了作者对游学之路的感慨。他原本是嵩颍的游子,却来到了邹鲁之地。这一转折,既体现了他的求学之路的艰辛,也暗示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更高境界的追求。 颔联“前临少昊墟,始觉东蒙长”,描述了作者站在少昊之墟,俯瞰东蒙之景,引发了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思考。这一联既描绘了自然风光,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文情怀。 颈联“独行岂吾心,怀古激中肠”,表达了作者在独自游学时的内心感受,以及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这一联既体现了作者的孤独和迷茫,又体现了他的坚定和执着。 尾联“终然不得意,去去任行藏”,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思考和对自己人生的规划。他虽然感到不得志,但仍然坚持自己的道路,愿意在适当的时候隐退,保存实力,等待更好的时机。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敬仰,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同时,通过对自己的内心独白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坚定和执着,以及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谁谓嵩颍客,遂经邹鲁乡。
前临少昊墟,始觉东蒙长。
独行岂吾心,怀古激中肠。
圣人久已矣,游夏遥相望。
裴回野泽间,左右多悲伤。
日出见阙里,川平知汶阳。
弱冠负高节,十年思自强。
终然不得意,去去任行藏。
作者介绍 高适简介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关键词解释

  • 游夏

    读音:yóu xià

    繁体字:游夏

    意思:子游(言偃)与子夏(卜商)的并称。两人均为孔子学生,长与文学。见《论语•先进》。
      ▶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昔尼父之文辞,与人通流。至于制《春秋》,游·夏之徒乃不能措一辞。

  • 久已

    读音:jiǔ yǐ

    繁体字:久已

    意思:早就。
      ▶清·恽敬《与宋于廷书》:“迨正月垂尽,因雨霁赴江干,旌旆久已东发矣。”
      ▶《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原来姑娘被张金凤一席话,把他久已付之度外的一肚子事由儿,给提

  • 相望

    读音:xiāng wàng

    繁体字:相望

    英语:face each other

    意思:I

     1.互相看见。形容接连不断。极言其多。
       ▶《左传•昭公三年》:“道殣相望,而女富

  • 圣人

    读音:shèng rén

    繁体字:聖人

    短语:完人 先知 圣 贤 哲

    英语:saint

    意思:(圣人,圣人)

     1.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