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广陵五题其五次韵子由题光化塔》 古佛悲怜得度人,应缘来现比丘身。

古佛悲怜得度人,应缘来现比丘身。

意思:古佛悲伤怜悯得度人,应根据来现比丘身。

出自作者[宋]秦观的《广陵五题其五次韵子由题光化塔》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佛教信仰和修行生活的诗,通过对古佛、比丘、方外、梦中烦恼等佛教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感悟和思考。 首联“古佛悲怜得度人,应缘来现比丘身”描绘了古佛的慈悲和比丘的修行,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敬仰之情。古佛代表着佛教的智慧和慈悲,得度人则是佛教修行的重要目标,而比丘则是修行者的代表。这一联表达了佛教信仰对人们心灵的救赎和引导作用。 颔联“水流月落知何处,花发莺啼又一春”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思考。水流月落代表着时间的流逝,花发莺啼则代表着生命的循环和春天的到来。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坚定信念。 颈联“方外笑谈清似玉,梦中烦恼细如尘”描绘了佛教修行者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方外是指超脱世俗的境界,笑谈则代表着轻松愉快的氛围,清似玉则表达了修行者内心的清净和纯洁。梦中烦恼细如尘则表达了修行者对烦恼的淡然处之,以及对解脱烦恼的追求。 尾联“老僧自说从居此,却悔平时事远巡”则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修行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老僧自说从居此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修行生活的认同和向往,却悔平时事远巡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和悔悟。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坚定信念,也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佛教信仰和修行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思考,以及对解脱烦恼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佛教信仰的敬仰和对生命的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古佛悲怜得度人,应缘来现比丘身。
水流月落知何处,花发莺啼又一春。
方外笑谈清似玉,梦中烦恼细如尘。
老僧自说从居此,却悔平时事远巡。
作者介绍 秦观简介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江苏高邮人(现高邮市三垛镇武宁秦家垛),字少游,一字太虚。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

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

关键词解释

  • 古佛

    读音:gǔ fó

    繁体字:古佛

    意思:
     1.歷史年代久远的佛像。
      ▶宋·朱熹《题九日山石佛院乱峰轩》诗之一:“因依古佛居,结屋寒林杪。”
      ▶清·袁枚《普陀寺》诗:“古佛坐无言,流泉代作语。”

  • 比丘

    读音:bǐ qiū

    繁体字:比丘

    英语:monk

    意思:亦作“比邱”。
     佛教语。梵语的译音。意译“乞士”,以上从诸佛乞法,下就俗人乞食得名,为佛教出家“五众”之一。指已受具足戒的男性,俗称和尚。

  • 悲怜

    读音:bēi lián

    繁体字:悲憐

    意思:(悲怜,悲怜)

     1.犹哀怜。
      ▶《商君书•兵守》:“悲怜在心,则使勇民更虑,而怯民不战。”
      ▶明·陈子龙《美女篇》:“观者不能知,无故起悲怜。”<

  • 得度

    读音:de dù

    繁体字:得度

    意思:
     1.合乎法度。
      ▶《战国策•魏策二》:“臣闻之,王者得度,而霸者知计。今王所以告臣者,疏于度而远于计。”
      ▶汉·王褒《四子讲德论》:“君子动作有应,从容得度。”

  • 缘来

    读音:yuán lái

    繁体字:緣來

    意思:(缘来,缘来)
    原来。
      ▶明徐渭《翠乡梦》第一齣:“缘来果是这每,我且报知殿上大众,把师父或是火化,或入龛造塔,悉凭他们心愿。”

    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