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楚屯田同曾子固陆子履观予堂前石榴花》 堂下一匹郑虔马,栏边两株安石榴。

堂下一匹郑虔马,栏边两株安石榴。

意思:堂下一匹郑虔马,栏杆边两棵安石榴。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和楚屯田同曾子固陆子履观予堂前石榴花》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首联“堂下一匹郑虔马,栏边两株安石榴”,描绘了堂下的一匹名马和栏边两株石榴树,这些物象都带有过去的痕迹,唤起了诗人的回忆。郑虔马是郑虔的坐骑,郑虔是唐代著名文人,他的马在当时可能是一种象征,代表着过去的辉煌。而石榴树则可能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时间的流逝。 颔联“但能有酒邀佳客,亦任狂花落素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宴饮场景的怀念,那时只要有美酒佳客,就可以尽情欢笑,任由花儿在春风中飘落。这里酒和花都是过去美好时光的象征。 颈联“侍女红裙无好色,主人白发自侵头”,这两句通过描述侍女和主人的不同状态,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岁月的流逝。侍女红颜渐褪,主人也因岁月流逝而白发渐生。 尾联“欲歌翠树芳条曲,已去洛阳三十秋”,诗人想要唱起那些在翠绿树荫下的美好时光的歌曲,然而时光已经过去了三十年。这最后一句话既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也流露出时光已逝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过去的场景和物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感慨。岁月无情,时光流逝,但那些美好的记忆却永远留在了心中。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堂下一匹郑虔马,栏边两株安石榴。
但能有酒邀佳客,亦任狂花落素瓯。
侍女红裙无好色,主人白发自侵头。
欲歌翠树芳条曲,已去洛阳三十秋。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石榴

    读音:shí liú

    繁体字:石榴

    英语:pomegranate

    意思:亦作“石留”。
     树木名。亦指所开的花和所结的实。
      ▶《宋书•张畅传》:“石留出自邺下,亦当非彼所乏。”

  • 堂下

    读音:táng xià

    繁体字:堂下

    意思:
     1.宫殿、厅堂阶下。
      ▶《公羊传•宣公六年》:“仡然从乎赵盾而入,放乎堂下而立。”
      ▶汉·桓宽《盐铁论•刺权》:“中山素女抚流徵于堂上,鸣鼓巴俞作于堂下。

  • 一匹

    (1).表数量。用于布帛,古代以四丈为一匹。亦指整卷的布帛,长度不一。《史记·天官书》:“长庚如一匹布著天。此星见,兵起。”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棠》:“成树之后,岁收绢一匹。”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二:“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2).表数量。用于牲畜或禽鸟。《史记·平准书》:“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按,《货殖列传》索隐云:“马夜行目照前四丈,故云一匹。或説,度马
  • 马栏

    引用解释

    亦作“ 马兰 ”。亦作“ 马阑 ”。 马厩。 汉 王充 《论衡·吉验》:“北夷 橐离国 王侍婢有娠……后产子,捐於猪溷中。猪以口气嘘之,不死。復徙置马栏中,欲使马藉杀之,马復以口气嘘之,不死。”《北史·百济传》:“后生男,王置之豕牢,豕以口气嘘之,不死。后徙於马阑,亦如之。”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人语·盗》:“凡山海盗,皆以捉人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