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致政杨图南佥判惠园亭石刻来索恶语寄题四首》 一见堂名忆豫州,岂知身在楚江头。

一见堂名忆豫州,岂知身在楚江头。

意思:一看见堂名回忆豫州,岂不知身在楚国上游。

出自作者[宋]周必大的《致政杨图南佥判惠园亭石刻来索恶语寄题四首》

全文创作背景

周必大的《致政杨图南佥判惠园亭石刻来索恶语寄题四首》这组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从诗题可以看出,这是周必大写给一位已经致政(退休)的杨图南佥判的诗。杨图南请周必大为他的园亭石刻题诗,而且要求写一些“恶语”,也就是批评或调侃的话。 其次,周必大在宋朝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历任高官,也广交文人雅士。因此,他和杨图南之间可能有着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使得他们之间的言辞交流更加随意和幽默。 最后,这组诗的创作也可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有关。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之间的诗词唱和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方式。而周必大的这组诗,可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一种文人之间的游戏和互动而产生的。 综上所述,周必大的《致政杨图南佥判惠园亭石刻来索恶语寄题四首》是在与友人杨图南的交往中,为了应和杨图南的请求,而创作的一组富有幽默和调侃色彩的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见堂名忆豫州,岂知身在楚江头。
主人久享园中乐,晚岁宜先天下忧。
作者介绍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进士及第。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举博学宏词科。曾多次在地方任职,官至吏部尚书、枢密使、左丞相,封许国公。庆元元年,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嘉泰四年(1204年),卒于庐陵,追赠太师。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

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后人汇为《益国周文忠公全集》。

关键词解释

  • 楚江

    读音:chǔ jiāng

    繁体字:楚江

    意思:
     1.楚境内的江河。
      ▶唐·李白《望天门山》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迴。”
      ▶宋·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词:“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

  • 豫州

    读音:yù zhōu

    繁体字:豫州

    英语:Yuzhou

    意思:
     1.古九州之一。
      ▶《书•禹贡》:“荆·河惟豫州。”
      ▶《周礼•夏官•职方氏》:“河南曰豫州。”

  • 堂名

    读音:táng míng

    繁体字:堂名

    意思:
     1.乐班。旧时乐班习惯起堂名,如“四箴堂”、“景龢堂”、“福寿堂”等,故称。
      ▶《孽海花》第四回:“雯青道:‘罪过!罪过!照这种抠心挖胆的待你,不想出在堂名中人。’

  • 江头

    引用解释

    江边,江岸。 隋炀帝 《凤艒歌》:“三月三日向江头,正见鲤鱼波上游。” 唐 姚合 《送林使君赴邵州》诗:“江头斑竹寻应遍,洞里丹砂自採还。” 元 沉禧 《一枝花·咏雪景》套曲:“这其间江头有客寻归艇,我这里醉里题诗漫送程。” 苏曼殊 《碎簪记》:“又明日为十八日,友人要余赴江头观潮。”

    读音:ji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