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戏赠世弼用前韵》 谁能著意知许事,且为元长食蛤蜊。

谁能著意知许事,且为元长食蛤蜊。

意思:谁能用心了解许事,而且为元长吃蛤蜊蜊。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戏赠世弼用前韵》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人生感慨的诗。 首句“盗跖人肝常自饱”,引用了历史上著名的盗贼盗跖的故事,意在说明人性的复杂和邪恶。盗跖以人肝为食,这种行为极端残忍,但也反映了人类内心深处的野蛮和自私。 次句“首阳薇蕨向来饥”,则运用了古代隐士首阳子的故事。首阳子拒绝接受官禄,隐居山林,采薇蕨为食,象征着高尚的节操和坚守。 这两句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人性的善恶冲突和选择。同时,通过引用历史人物的故事,也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洞察。 第三句“谁能著意知许事”,表达了对于人生百态和世间万物的无奈和迷茫。人生路上,总会遇到许多无法理解和掌控的事情,这句话体现了作者的深刻疑虑和思索。 最后一句“且为元长食蛤蜊”,则表现了一种超脱和豁达的态度。元长是作者的自称,食蛤蜊则象征着生活的琐事和享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思考人生大问题的同时,也不忘享受生活的乐趣,体现了一种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意境深远,哲理深刻,通过引用历史故事和表达个人感慨,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和豁达态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盗跖人肝常自饱,首阳薇蕨向来饥。
谁能著意知许事,且为元长食蛤蜊。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元长

    读音:yuán cháng

    繁体字:元長

    意思:(元长,元长)
    首善,拔萃。
      ▶唐·张九龄《故光禄大夫徐公神道碑》:“皇帝稽古崇训,开堂集儒,以公才学元长,命登首席。”

    解释:

  • 蛤蜊

    读音:gé lì

    繁体字:蛤蜊

    英语:clam

    意思:软体动物。生活在浅海泥沙中。壳卵圆形、三角形或长椭圆形,两壳相等,肉可食,味鲜美。
      ▶《南史•王融传》:“不知许事,且食蛤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