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何七判官昌浩》 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

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

意思:平明空呼唤,想要理解社会纠纷。

出自作者[唐]李白的《赠何七判官昌浩》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抒发自己远大的志向,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世俗的厌倦和对清高的追求。 首段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在静坐时常常感到惆怅,这种惆怅可能源于他对世事的无奈和不满。他渴望像长风一样,吹散万里云,自由自在地飞翔。他并不愿意像济南生那样,九十岁还只懂得诵读古文,他渴望有所作为,改变世间的纷乱。 接下来,作者将剑拟人化,表达了他想要用剑来收复奇勋的愿望,这表明他有着强烈的战斗精神和豪情。然而,他也明白自己可能会老死在阡陌之间,无法扬名立万,这可能表达了他对于自己无法实现抱负的无奈和遗憾。 最后,作者将古代的管仲、乐毅等英雄比作自己的导师和朋友,表达了他对于这些英雄的敬仰和向往。他并不愿意像长沮、桀溺那样逃避现实,而是希望能够与他们一样,做出一番事业,为世人留下清芬。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的厌倦,对于清高的追求,以及对于自己无法实现抱负的无奈和遗憾。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英雄的敬仰和向往,以及对于自己未来的期许和信念。这首诗充满了豪情壮志和理想主义色彩,是一首充满激情和热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
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
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
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
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
老死阡陌间,何因扬清芬。
夫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
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
作者介绍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关键词解释

  • 平明

    读音:píng míng

    繁体字:平明

    英语:dawn; daybreak

    意思:
     1.犹黎明。天刚亮的时候。
      ▶《荀子•哀公》:“君昧爽而栉冠,平明而听朝。”
      ▶唐·李

  • 世纷

    引用解释

    人世间的纷乱。《后汉书·班彪传赞》:“ 彪 识皇命, 固 迷世纷。” 宋 陆游 《幽居杂题》诗之四:“独往成初志,安居谢世纷。” 金 王若虚 《茅先生道院记》:“公以高蹈闻四方,贤愚少长莫不仰其风。观其摆落世纷,悽心於冲漠之境,始终四十年。”

    读音:shì fēn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