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时鱼》 甘肥不入罟师口,一把铜钱趁桨牙。

甘肥不入罟师口,一把铜钱趁桨牙。

意思:甘肥不进网老师口,一把铜钱趁桨牙。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时鱼》

全文赏析

这首诗《四月时鱼逴浪花,渔舟出没浪为家》是一首描绘渔民生活的诗,通过对四月渔民捕鱼生活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他们的艰辛与坚韧。 首句“四月时鱼逴浪花”,诗人以四月时鱼跃浪花的景象开头,生动地描绘了渔民捕鱼的时节。鱼跃浪花,正是捕鱼的好时节,也暗示了渔民生活的艰辛和勤劳。 “渔舟出没浪为家”一句,进一步描绘了渔舟在浪花中出没的场景,生动地展现了渔民的生活环境。他们以浪花为家,出没其中,表现了他们的勇敢和坚韧。 “甘肥不入罟师口”一句,诗人通过反讽的手法,表达了对渔民生活的同情和对捕鱼业的关注。尽管捕到的鱼肥美鲜甜,但渔民自己却无法享受,这反映了他们的生活艰辛。 “一把铜钱趁桨牙”一句,诗人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渔民用铜钱换取渔获物的场景,表现了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同时,也暗示了捕鱼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地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渔民生活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他们的艰辛和坚韧,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和对捕鱼业的关注。诗中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四月时鱼逴浪花,渔舟出没浪为家。
甘肥不入罟师口,一把铜钱趁桨牙。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铜钱

    解释

    铜钱 tóngqián

    [copper cash;copper coin] 圆形的方孔钱,为古时铜质辅币

    引用解释

    1.古代铜质辅币。圆形,中有方孔,价值最小。历代通用,但形制

  • 甘肥

    读音:gān féi

    繁体字:甘肥

    意思:
     1.指美味。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寡人甘肥周于堂,卮酒豆肉集于宫。”
      ▶晋·陶潜《有会而作》诗:“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宋·苏轼

  • 罟师

    读音:gǔ shī

    繁体字:罟師

    意思:(罟师,罟师)
    渔夫。
      ▶唐·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诗:“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盪桨向临圻。”
      ▶《太平广记》卷一三二引唐·戴孚《广异记•张纵》:“见罟师至河所下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