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扇二首》 越衫罗薄逆新凉,扇剪青绡秋水光。

越衫罗薄逆新凉,扇剪青绡秋水光。

意思:越薄衫罗迎接新凉,扇剪青着秋水光亮。

出自作者[宋]张耒的《题扇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子在夏日微凉中的美丽形象。 首句“越衫罗薄逆新凉”描绘了女子的衣着和初秋的凉意。这里的“越衫”可能是指越地(今浙江一带)的薄衫,这种衣服通常轻薄透亮,给人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罗薄”则进一步强调了衣服的轻柔质感。这句诗中,“逆”字用得巧妙,它不仅表现了女子对新凉的感觉,也暗示了她在微凉中感到舒适和愉悦。 “扇剪青绡秋水光”一句,诗人以扇剪破空为青绡,化出了一池碧水,水面上反射出清光。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扇子比作青绡,将池水光比作反射出的光,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女子所处的环境清凉而明亮。 “花前一把罗敷手”这句诗中,“花前”点明了女子的位置和环境,“一把罗敷手”则描绘了女子的手,美丽而动人。这句诗运用了明喻的手法,将女子的手比作一把美丽的鲜花,形象生动,引人遐想。 最后,“直到花残襟袖香”一句,诗人描绘了女子从早到晚都散发着香气,直到花朵凋残,衣袖仍有余香。这句诗不仅表现了女子的美丽和优雅,也暗示了她的美丽和香气是如此持久,令人难以忘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在夏日微凉中的形象,通过衣着、环境、手、香气等多个方面的描绘,展现了女子的美丽和优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越衫罗薄逆新凉,扇剪青绡秋水光。
花前一把罗敷手,直到花残襟袖香。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

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关键词解释

  • 秋水

    读音:qiū shuǐ

    繁体字:秋水

    短语:秋波

    英语:autumn water

    意思:
     1.秋天的江湖水,雨水。
      ▶《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 凉扇

    读音:liáng shàn

    繁体字:涼扇

    意思:(凉扇,凉扇)
    取凉用的扇子。
      ▶《金史•高汝砺传》:“一日奏事紫宸殿,时侍臣皆迴避,上所御凉扇忽堕案下,汝砺以非职不敢取以进。”

    解释

  • 水光

    引用解释

    水面映现出的光色。 南朝 梁 江淹 《悼室人》诗之七:“阶前水光裂,树上雪花团。” 宋 苏轼 《前赤壁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孽海花》第六回:“﹝ 雯青 ﹞把船窗推开,只见白茫茫一片水光。” 许地山 《缀网劳蛛·黄昏后》:“从秋的夕阳渲染出来等等的美丽已经布满前路:霞色、水光、潮音、谷响、草香等等。”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