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行次虎头岩酬寄路中丞》 樟亭去已远,来上虎头岩。

樟亭去已远,来上虎头岩。

意思:樟亭已走远,来上虎头岩。

出自作者[唐]许浑的《行次虎头岩酬寄路中丞》

全文赏析

这首诗《樟亭去已远,来上虎头岩。滩急水移棹,山回风满帆。石梯迎雨滑,沙井落潮醎。何以慰行旅,如公书一缄。》是一首对自然景色和旅途经历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旅途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樟亭去已远,来上虎头岩”,诗人已经离开了樟亭,向着虎头岩进发。樟亭是旅途中的一站,现在已离它远去,预示着前方的旅程还在继续。虎头岩则是下一个目的地,暗示着前方还有更多的风景等待探索。 颔联“滩急水移棹,山回风满帆”是对旅途中的具体描绘。诗人乘船在急流中前行,水波不停地从船边移过;山回路转,风吹满帆,展现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旅途中的具体情景,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叹。 颈联“石梯迎雨滑,沙井落潮醎”则是对旅途中的艰辛和辛苦的描绘。石梯在雨中变得滑腻,沙井中则有落潮的鱼虾。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旅途中的困难和辛苦,也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生活的真实感受和体验。 尾联“何以慰行旅,如公书一缄”表达了作者对行旅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作者希望友人能够写一封信来安慰行旅中的自己,这不仅是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是对旅途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旅途经历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旅途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感受,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诗歌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思考,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樟亭去已远,来上虎头岩。
滩急水移棹,山回风满帆。
石梯迎雨滑,沙井落潮醎。
何以慰行旅,如公书一缄。
作者介绍 汪精卫简介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关键词解释

  • 虎头

    读音:hǔ tóu

    繁体字:虎頭

    意思:(虎头,虎头)

     1.谓头形似虎,古时以为贵相。
      ▶《东观汉记•班超传》:“相者曰:‘生燕颔虎头,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南史•陈纪下•宣帝》

  • 樟亭

    读音:zhāng tíng

    繁体字:樟亭

    意思:古地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为观潮胜地。
      ▶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挥手杭越间,樟亭望潮还。”
      ▶明·高濂《玉簪记•命试》:“樟亭风露不惯游,河桥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