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湖南从事》 岸头柳色春将尽,船背雨声天欲明。

岸头柳色春将尽,船背雨声天欲明。

意思:岸头柳色春将尽,船背雨声天要明。

出自作者[唐]韩偓的《寄湖南从事》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人在离别和孤独中的内心感受。 首句“索寞襟怀酒半醒,无人一为解余酲”描绘了一个人独自饮酒,半醉半醒的场景。他感到孤独和寂寥,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心情。这里的“索寞”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寂寞和孤独,“无人”则暗示了他在离别时的无助和失落。而“解余酲”则表达了他在无人理解时的无奈和痛苦。 “岸头柳色春将尽,船背雨声天欲明。”这两句描绘了作者所处的环境:岸边的柳树在春天的最后时刻展示着它的美丽,而船背上的雨声则预示着黎明的到来。这里的“春将尽”和“天欲明”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迫近。 “去国正悲同旅雁,隔江何忍更啼莺。”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离别之痛和孤独之感。作者以旅雁和啼莺为喻,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悲伤和对未来的无助。 “莲花幕下风流客,试与温存谴逐情。”最后两句中,“莲花幕下”指的是作者在朝廷中的地位,“风流客”则表达了他的风流倜傥。而“试与温存”则暗示了作者在离别前对温情的渴望,“遣逐情”则表达了他试图摆脱离别之痛的愿望。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人在离别和孤独中的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悲伤和对未来的无助。诗中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哀叹,读来令人感到深深的共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索寞襟怀酒半醒,无人一为解余酲。
岸头柳色春将尽,船背雨声天欲明。
去国正悲同旅雁,隔江何忍更啼莺。
莲花幕下风流客,试与温存谴逐情。
作者介绍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晚唐五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其诗多写艳情,称为“香奁体”。

关键词解释

  • 岸头

    读音:àn tóu

    繁体字:岸頭

    意思:(岸头,岸头)
    岸边。
      ▶唐·薛能《蒲中霁后晚望》诗:“河边霁色无人见,身带春风立岸头。”

    造句:抗击匈奴立下战功,

  • 柳色

    读音:liǔ sè

    繁体字:柳色

    意思:
     1.柳叶繁茂的翠色。多用以烘托春日的情思。
      ▶南朝·梁·何逊《落日前墟望赠范广州云》诗:“轻烟澹柳色,重霞映日余。”
      ▶唐·白居易《杭州春望》诗:“涛声夜入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