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闻猿》 见说三声巴峡深,此时行者尽沾襟。

见说三声巴峡深,此时行者尽沾襟。

意思:见说三声巴峡谷深,这是当时流行的全部打湿了衣襟。

出自作者[唐]李绅的《闻猿》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巴峡风情,表达行旅之悲的诗。首句“见说三声巴峡深”,通过“见说”二字,可见诗人并未亲见巴峡,而是通过他人的描述得知。而“三声”则表达了巴峡的深远,猿声的哀鸣回荡在峡谷之中,形成了深远而悲凉的氛围。 “此时行者尽沾襟”,此句表达了行旅之人听到猿声哀鸣后的情感反应。“尽沾襟”三字形象地描绘出行者被悲伤所感染,泪水沾湿衣襟的情景,进一步展现了猿声之哀。 “端州江口连云处”,此句描绘了巴峡的地理位置,端州江口,连云之处,既展现了巴峡的险峻,又突显了其壮丽。 “始信哀猿伤客心”,此句诗人通过自身的感受,表达了哀猿之声对人心的触动。诗人通过“始信”二字,强调了哀猿之声的感人肺腑,让人深信不疑。 整首诗以巴峡猿声为引子,通过对行者情感反应的描绘,表达了行旅之悲,同时展现了巴峡的地理风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描绘、叙述和抒情等手法,使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见说三声巴峡深,此时行者尽沾襟。
端州江口连云处,始信哀猿伤客心。
作者介绍 李绅简介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二十七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关键词解释

  • 三声

    读音:sān shēng

    繁体字:三聲

    意思:(三声,三声)
    旧指军中用以传令的金鼓、笳、铎之声。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阵》:“三声既全,五彩必具,辨吾号声,知五旗。”

  • 行者

    读音:xíng zhě

    繁体字:行者

    短语:高僧 僧 僧侣 头陀 和尚

    英语:faquir

    意思:
     1.出行的人。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行者

  • 此时

    读音:cǐ shí

    繁体字:此時

    英语:now

    意思:(此时,此时)
    这时候。
      ▶《后汉书•刘玄传》:“﹝韩夫人﹞辄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唐·白居易《琵琶记》:“别

  • 见说

    读音:jiàn shuō

    繁体字:見說

    意思:(见说,见说)

     1.告知,说明。
      ▶晋·张华《博物志》卷三:“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
     
     2.犹听说

  • 巴峡

    读音:bā xiá

    繁体字:巴峽

    意思:(巴峡,巴峡)
    指巴县以东江面的石洞峡、铜锣峡、明月峡,即《华阳国志•巴志》所称的巴郡三峡。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时行

    读音:shí xíng

    繁体字:時行

    英语:be fashionable; be popular

    意思:(时行,时行)

     1.四时运行。
      ▶《易•坤》:“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

  • 沾襟

    读音:zhān jīn

    繁体字:沾襟

    意思:浸湿衣襟。多指伤心落泪。
      ▶《庄子•应帝王》:“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壶子。”
      ▶唐·白居易《慈乌夜啼》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明·夏完淳《大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