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江西肃少卿见寄二首》 身遥上国三千里,名在朝中二十春。

身遥上国三千里,名在朝中二十春。

意思:我远远地上国三千里,名字在朝廷中二十春。

出自作者[唐]徐铉的《和江西肃少卿见寄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身遥上国三千里,名在朝中二十春》是一首描绘诗人自身经历和感受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名利、世事的理解和感悟。 首联“身遥上国三千里,名在朝中二十春”,诗人以一种宏大的视角,描绘了自己与京城之间的距离,仿佛三千里之遥,但名声却在朝廷之中二十年。这既是对自身处境的描述,也暗示了诗人对名利的追求和执着。 颔联“金印须辞入幕,麻衣曾此叹迷津”,诗人以“金印”和“入幕”象征权力和地位,表达了对更高层次的追求。而“麻衣曾此叹迷津”则表达了曾经在困境中挣扎的痛苦经历,暗示了人生道路的艰难和困惑。 颈联“卷舒由我真齐物,忧喜忘心即养神”,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认为应该随遇而安,不拘泥于世俗的看法,忘记忧愁和欢喜,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尾联“世路风波自翻覆,虚舟无计得沉沦”,诗人以“世路风波”比喻人生的坎坷和困境,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人生浮沉的感慨。而“虚舟无计得沉沦”则暗示了应该像虚舟一样,任凭风浪翻覆,不被其影响和困扰。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通过对自身经历和处境的描绘,表达了对更高层次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态度。诗中充满了哲理和智慧,值得人们深思和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身遥上国三千里,名在朝中二十春。
金印须辞入幕,麻衣曾此叹迷津。
卷舒由我真齐物,忧喜忘心即养神。
世路风波自翻覆,虚舟无计得沉沦。
作者介绍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他的父亲徐延休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徐铉十岁开始能够写作,以文笔清丽工整著称,被誉为唐代韩愈之后的诗文“韩徐”。他的诗歌和散文以清新淡雅、自然优美为主,代表作品有《风入松》、《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他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擅长楷书和行书,代表作品有《竹轴帖》、《道德经》等,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徐铉是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散文和书法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解释

  • 上国

    读音:shàng guó

    繁体字:上國

    英语:Kaminokuni

    意思:(上国,上国)

     1.指国都以西的地区。
      ▶《左传•昭公十四年》:“夏,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

  • 千里

    读音:qiān lǐ

    繁体字:千裏

    英语:a thousand li; a long distance or a vast expanse

    意思: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 三千

    读音:sān qiān

    繁体字:三千

    意思: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
      ▶《三国志•魏志•陈群传》:“

  • 在朝

    读音:zài cháo

    繁体字:在朝

    英语:hold office at court

    意思:
     1.临朝执政。
      ▶《国语•鲁语上》:“晋人杀厉公,边人以告,成公在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