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解释 1.指 春秋 时代两个互为对应的常用语。和谓可否相济,相辅相成;同谓单一不二,无所差异。和能生物,同无所成。《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务和同也。” 韦昭 注:“和谓可否相济,同谓同欲。”《国语·周语中》:“和同可观。” 韦昭 注:“以可去否曰和,一心不二曰 |
读音: 繁体字:行樂 短语:取乐 英语:go on the spree 意思:(行乐,行乐) |
读音: 繁体字:天真 短语:天真无邪 孩子气 天真烂漫 英语:naive 意思: |
读音: 繁体字:任天 意思:谓任从天命。 解释:1.谓任从天命。 详细 |
读音: 繁体字:真一 意思: |
引用解释 谓同享福禄。 唐 韩愈 《皇帝即位贺宰相启》:“相公翼亮圣明,大庆资始,伏惟永永,与国同休。”参见“ 同休共戚 ”。 读音:tóng xi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