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倦寻芳·坠瓶恨井》 听细语、琵琶幽怨。

听细语、琵琶幽怨。

意思:听小声、琵琶幽怨。

出自作者[宋]吴文英的《倦寻芳·坠瓶恨井》

全文赏析

这首诗《坠瓶恨井,分镜迷楼,空闭孤燕。寄别崔徽,清瘦画图春面。不约舟移杨柳系,有缘人映桃花见。叙分携,悔香瘢漫爇,绿鬟轻翦。听细语、琵琶幽怨。客鬓苍华,衫袖湿遍。渐老芙蓉,犹自带霜宜看。一缕情深朱户掩,两痕愁起青山远。被西风,又惊吹、梦云分散》是一首描绘离别之情的诗作,它以丰富的意象和情感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和深深的思念。 首先,“坠瓶恨井,分镜迷楼,空闭孤燕”这几句诗描绘了离别的场景,象征着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坠瓶”、“恨井”等意象都带有离别的情感色彩,而“分镜”、“迷楼”则暗示了分离的必然性。“空闭孤燕”则进一步强调了孤独和离别的情感。 “寄别崔徽,清瘦画图春面。不约舟移杨柳系,有缘人映桃花见”这几句诗则描绘了离别后的思念和期待。“清瘦画图春面”形象地表达了离别后的憔悴和思念之情。“不约舟移杨柳系,有缘人映桃花见”则表达了离别后的重逢期待,通过杨柳和桃花的意象,描绘出一种美好的未来景象。 “一缕情深朱户掩,两痕愁起青山远。被西风,又惊吹、梦云分散”这几句诗则进一步描绘了离别后的情感状态。“一缕情深朱户掩”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两痕愁起青山远”则表达了离别后的孤独和愁苦。“被西风,又惊吹、梦云分散”则描绘了梦境中的离别情景,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痛苦。 整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通过对离别场景、情感状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坠瓶恨井,分镜迷楼,空闭孤燕。
寄别崔徽,清瘦画图春面。
不约舟移杨柳系,有缘人映桃花见。
叙分携,悔香瘢漫爇,绿鬟轻翦。
听细语、琵琶幽怨。
客鬓苍华,衫袖湿遍。
渐老芙蓉,犹自带霜宜看。
一缕情深朱户掩,两痕愁起青山远。
被西风,又惊吹、梦云分散。
作者介绍 柳宗元简介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

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关键词解释

  • 幽怨

    读音:yōu yuàn

    繁体字:幽怨

    英语:hidden bitterness

    意思:郁结于心的愁恨。
      ▶唐·李颀《古从军行》:“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清·蒲松龄《

  • 细语

    读音:xì yǔ

    繁体字:細語

    英语:song

    意思:(细语,细语)
    低声细说。
      ▶唐·李端《拜新月》诗:“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清·刘瀛《珠江奇遇记》:“绣琴倾余

  • 琵琶

    读音:pí pá

    繁体字:琵琶

    英语:lute

    意思:
     1.弹拨乐器。初名批把,见《释名•释乐器》。此类乐器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汉代传入我国。后经改造,圆体修颈,有四弦、十二柱,俗称“秦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