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壁遍留吟墨迹,樵刍争看袒红衣。
意思:崖壁上到处留下吟咏墨迹,打柴割草争看上身穿红色衣服。
出自作者[宋]陈著的《与处庆老若圭游雪窦杖锡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人在清幽的山林中游历的景象,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同时也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和书法功底。
首联“坐断青莲七宝池,又携铁锡踏嵌崎”,通过“坐断”和“携”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了僧人的坚毅和决绝。青莲七宝池是佛教中的净土,僧人坐断此地,又携铁锡踏嵌崎,表现了他们追求佛法真谛的决心和毅力。
颔联“一千丈雪与心照,二十里云随步飞”,用壮丽的自然景象衬托僧人的内心境界。雪和云是佛教中常见的象征,寓意着清净和超脱。这里用“一千丈雪”和“二十里云”来象征僧人内心的清静和超脱,表现了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境界。
颈联“崖壁遍留吟墨迹,樵刍争看袒红衣”,通过描绘僧人在崖壁上留下的诗词墨迹和樵夫争看僧人的红色袈裟,表现了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也展现了诗人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佛教的虔诚。
尾联“山林湖海本无二,处处风光属指挥”,总结全诗,点明了主题。山林湖海本是一体,处处风光都属于大自然。诗人通过描绘僧人在山林中的游历,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生动,通过对僧人游历山林的描绘,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也表现了诗人对文学和佛教的热爱和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