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千秋岁·送春归去》 君去後,归何处。

君去後,归何处。

意思:你走后,回到何处。

出自作者[宋]周紫芝的《千秋岁·送春归去》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离去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愁绪和留恋。 首先,诗的开头“送春归去。说与愁无数。”就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诗人用“送春”这一象征着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意象,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哀愁和无奈。而“说与愁无数”则直接点明了愁绪之多之深,这是诗人面对离别的独特感受,也是他内心深处无法言说的痛。 接下来,“君去后,归何处。人应空懊恼,春亦无言语”这几句诗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伤感。诗人表达了对离别者的不舍和担忧,同时也对春光的无情离去感到懊恼。春亦无言语,这是对春天无言离别的描绘,它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寒日暮,腾腾醉梦随风絮。尽日间庭雨。红湿秋千柱。”这几句诗描绘了春天离去时的景象,通过雨、风、红湿的秋千柱等意象,诗人将离别的哀愁和凄凉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尽日间庭雨”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痛苦。 最后,“人恨切,莺声苦。拟倾浇闷酒,留取残红树。”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者的深深同情和对春天的留恋。诗人用“人恨切”表达了对离别者的深深遗憾和痛惜,而“莺声苦”则是对春天离去的声音的描绘,它象征着生命的哀鸣和无奈。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借酒浇愁,却发现残红依旧,春意已逝的无奈和哀愁。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离去时的景象,通过意象和比喻的运用,将离别的哀愁和凄凉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也通过表达对离别者的深深同情和对春天的留恋,展现了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送春归去。
说与愁无数。
君去後,归何处。
人应空懊恼,春亦无言语。
寒日暮,腾腾醉梦随风絮。
尽日间庭雨。
红湿秋千柱。
人恨切,莺声苦。
拟倾浇闷酒,留取残红树。
春去也,不成不为愁人住。
作者介绍
周紫芝(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人,南宋文学家。

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中进士。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儿子周畴。

关键词解释

  • 何处

    读音:hé chǔ

    繁体字:何處

    英语:where

    意思:(何处,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
      ▶《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唐·王昌龄《梁苑》诗:“万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