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守居园池杂题·天汉台》 北岸亭馆众,最先登此台。

北岸亭馆众,最先登此台。

意思:北岸亭馆众人,最先登上这台。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守居园池杂题·天汉台》

全文赏析

这首诗《北岸亭馆众,最先登此台。台高望群峰,万里云崔嵬。》是一首描绘登高远眺的诗,通过对登台所见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慨。 首句“北岸亭馆众,最先登此台”,诗人首先描述了自己在北岸的亭馆中,最先登上了这个高台。这里的“北岸”可能是指诗人的所在位置,“亭馆”则可能是指诗人休息的地方,“此台”则是指诗人所登的高台,这个高台应该是诗人所在地的制高点,可以俯瞰周围的环境。 “台高望群峰,万里云崔嵬。”诗人登上高台后,放眼望去,看到了周围的群峰和万里云海。这里的“群峰”可能是指诗人所在地的周围的山峰,“云崔嵬”则是指云海中的山峰显得高大巍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感受,即站在高处可以看到更广阔的视野,感受到自然的美景和壮丽。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描绘了登高远眺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慨。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豪迈的气质,展现了诗人的胸怀和气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登高远眺的诗,通过简洁明了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豪迈气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北岸亭馆众,最先登此台。
台高望群峰,万里云崔嵬。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亭馆

    读音:tíng guǎn

    繁体字:亭館

    意思:(亭馆,亭馆)
    供人游憩歇宿的亭臺馆舍。
      ▶晋·张协《游仙》诗:“亭馆笼云构,脩梁流三曜。”
      ▶唐·刘禹锡《夏日寄宣武令狐相公》诗:“近来溽暑侵亭馆,应觉清

  • 先登

    读音:xiān dēng

    繁体字:先登

    意思:
     1.先于众人而登。
      ▶《左传•隐公十一年》:“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
      ▶《韩非子•内储说上》:“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上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