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自苏台至望亭驿,人家?》 南浦菰蒋覆白蘋,东吴黎庶逐黄巾。

南浦菰蒋覆白蘋,东吴黎庶逐黄巾。

意思:南浦菰蒋覆盖浮萍,吴国百姓追击黄巾。

出自作者[唐]李嘉祐的《自苏台至望亭驿,人家?》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南春景的诗,通过对南浦、菰蒋、白蘋、东吴黎民、野棠、江燕、远岫、平田、长洲苑等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忧虑。 首联“南浦菰蒋覆白蘋,东吴黎庶逐黄巾。”描绘了南浦的景象,菰蒋覆盖着白蘋,东吴的百姓在黄巾的驱赶下流离失所。南浦是送别之浦,菰蒋、白蘋等都是与离别相关的意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重。而“黎庶逐黄巾”则揭示了社会动荡的现实,黎民百姓被迫离开家园,追逐战乱的风尘。 颔联“野棠自发空临水,”和“江燕初归不见人。”进一步描绘了江南春景。野棠花自开放,在水边轻轻摇曳,江燕初归,却不见了人间的繁华。棠花和江燕都是春天的象征,但在这首诗中,它们却显得如此孤独和无助。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人间疾苦的深深同情和对美好事物的怜惜。 颈联“远岫依依如送客,平田渺渺独伤春。”这两句诗将视线拉远,远岫依依,好像在送别客人;平田渺渺,诗人独自伤春。这里的“远岫”和“平田”是自然景观的延伸,也是诗人内心的投射。他仿佛在告诉读者,他在这个春意阑珊的时刻,感到孤独和迷茫。 尾联“那堪回首长洲苑,烽火年年报虏尘。”最后两句诗直接点明诗人的感慨和忧虑。长洲苑曾经是繁华的地方,但现在却被烽火所覆盖,年年报来的是敌人的尘土。这里诗人用对比的手法,将昔日的繁华与现在的战乱景象进行对比,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江南春景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疾苦的深深同情和对美好事物的怜惜,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意象丰富,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南浦菰蒋覆白蘋,东吴黎庶逐黄巾。
野棠自发空临水,江燕初归不见人。
远岫依依如送客,平田渺渺独伤春。
那堪回首长洲苑,烽火年年报虏尘。

关键词解释

  • 南浦

    读音:nán pǔ

    繁体字:南浦

    英语:Nampo

    意思:
     1.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
      ▶《楚辞•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王逸注:“愿河

  • 东吴

    读音:dōng wú

    繁体字:東吳

    英语:the Wu country in the Dynasty of Three Kingdoms

    意思:(东吴,东吴)

     1.指三国时吴国。因其地

  • 黎庶

    读音:lí shù

    繁体字:黎庶

    英语:the common people; the multitude

    意思:黎民。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

  • 菰蒋

    读音:gū jiǎng

    繁体字:菰蔣

    意思:(菰蒋,菰蒋)

     1.菰,茭白。
      ▶唐·李白《新林浦阻风寄友人》诗:“海月破圆景,菰蒋生绿池。”
      ▶《资治通鉴•后梁太祖开平三年》:“钟泰章将精兵三

  • 黄巾

    读音:huáng jīn

    繁体字:黃巾

    意思:(黄巾,黄巾)

     1.东汉末年张角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因头包黄巾而得名。
      ▶《后汉书•皇甫嵩传》:“角(张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驰敕诸方,一时俱起,皆着黄巾为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