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元夕大风雨》 放尽珠帘遮画炬,莫教檐雨湿青烟。

放尽珠帘遮画炬,莫教檐雨湿青烟。

意思:放完珠帘遮画火炬,没有人教檐下湿青烟。

出自作者[宋]范成大的《元夕大风雨》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东风无赖妒华年,一夜凄寒到酒边。放尽珠帘遮画炬,莫教檐雨湿青烟》是一首描绘冬日景象的诗,通过对东风的责备,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易老的忧虑。 首句“东风无赖妒华年”,直接点明主题,通过描绘东风的无情,妒忌华年的短暂,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东风本应是春天的使者,然而在这里,它却被赋予了妒忌的情感,这无疑增加了诗的深度和内涵。 “一夜凄寒到酒边”,这句诗描绘了冬天的寒冷,通过“凄寒”二字,传达出一种冷冽的气氛,使人感到一种寒意逼人。同时,“到酒边”也暗示了作者在寒冷中饮酒的情景,进一步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无奈和人生的短暂。 “放尽珠帘遮画炬,莫教檐雨湿青烟。”这两句诗描绘了冬日的夜晚,作者放下窗帘,不让檐下的雨水打湿屋内的青烟。珠帘、画炬、青烟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冬夜的画面,进一步烘托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通过描绘冬日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易老的忧虑。同时,通过对东风的责备,也表达了对无情岁月的无奈和无力感。整首诗情感深沉,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东风无赖妒华年,一夜凄寒到酒边。
放尽珠帘遮画炬,莫教檐雨湿青烟。
作者介绍 范成大简介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参知政事,仅两月,被劾罢。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卒,年六十八,追赠五官,后加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关键词解释

  • 珠帘

    解释

    珠帘 zhūlián

    [bead door curtain] 用线穿成一条条垂直串珠构成的帘幕

    散入珠帘。——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引用解释

  • 雨湿

    读音:yǔ shī

    繁体字:雨濕

    意思:(参见雨溼,雨湿)

    解释:1.见\"雨湿\"。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