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酒筵上答张居士》 弦管声非实,花钿色是空。

弦管声非实,花钿色是空。

意思:音乐声不是事实,花钿色就是空。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酒筵上答张居士》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但要前尘减,无妨外相同。虽过酒肆上,不离道场中。弦管声非实,花钿色是空。何人知此义,唯有净名翁。》,它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通过描绘对过去的淡然态度,以及在酒肆和道场之间的平衡,表达了一种超然于物外的智慧。 首句“但要前尘减,无妨外相同”,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淡然态度,认为无需执着于过去,减除尘世烦恼,保持内心的清明。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智慧。 “虽过酒肆上,不离道场中。弦管声非实,花钿色是空。”这两句诗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哲学观。尽管诗人身处酒肆,看似放纵,但他始终没有离开道场,保持着内心的清净和智慧。他看到了弦管声的虚无,花钿色的空幻,这些都是外在的表象,并非真实。这种洞察力展示了诗人的深刻洞察和超越常人的智慧。 最后一句“何人知此义,唯有净名翁。”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哲理的孤独感。他认为知道这种哲理的人很少,只有那些被称为“净名翁”的人才能理解。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这种超脱世俗智慧的珍视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种超脱世俗的哲学观,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智慧。它提醒我们要淡然面对过去,保持内心的清净和智慧,不被外在表象所迷惑。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但要前尘减,无妨外相同。
虽过酒肆上,不离道场中。
弦管声非实,花钿色是空。
何人知此义,唯有净名翁。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弦管

    读音:xián guǎn

    繁体字:弦管

    意思:(参见絃管)

     1.弦乐器和管乐器。泛指乐器。
      ▶三国·魏·嵇康《声无哀乐论》:“此必为至乐,不可託之于瞽史,必须圣人理其弦管,尔乃雅音得全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