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净众寺古松》 百尺森疏倚梵台,昔人谁见此初栽。

百尺森疏倚梵台,昔人谁见此初栽。

意思:百尺森林疏紧靠梵台,从前的人谁看到这些新栽。

出自作者[唐]崔涂的《题净众寺古松》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棵古老而高大的树木,以及它对诗人内心的深深影响。 首句“百尺森疏倚梵台”,诗人以高大的百尺之树来比喻这棵古老的树木,它独立在寺庙之前,给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感觉。“梵台”暗示了寺庙的存在,为这首诗增添了一种宗教的氛围。 “昔人谁见此初栽”一句,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关于这棵树何时被种植,由谁种植的。这引发了人们对这棵树历史的思考,增加了诗的深度。 “故园未有偏堪恋”和“清阴可惜不驻得”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他因为在这棵树下,对故乡的情感更加深厚,同时也因为无法留住树下的阴凉而感到惋惜。 “归去暮城空首回”则表达了诗人离开这棵树和故乡后,那种深深的怀念和无奈。诗人每次回头看这棵树和故乡,都会感到无比的失落和惆怅。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一棵古老树木的深深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时间、故乡和自然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这棵树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此外,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他欣赏这棵树的独立和坚韧,也欣赏它的深沉和美丽。这种情感也反映在他的其他诗作中,展现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百尺森疏倚梵台,昔人谁见此初栽。
故园未有偏堪恋,浮世如闲即合来。
天暝岂分苍翠色,岁寒应识栋梁材。
清阴可惜不驻得,归去暮城空首回。
作者介绍
崔涂[唐](约公元887年前后在世),字礼山,善音律,尤善长笛,唐朝江南人,今浙江桐庐、建德一带,唐末诗人,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八八年前后在世。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全唐诗》存其诗1卷。他写的最有名的一首诗是《除夜有怀》。

关键词解释

  • 百尺

    读音:bǎi chǐ

    繁体字:百尺

    意思:
     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左思《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文选•鲍照

  • 森疏

    读音:sēn shū

    繁体字:森疏

    意思:
     1.晋·陶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之一:“高莽眇无界,夏木独森疏。”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猗蔚溪涧,森疏崖巘。”
     
     2.树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