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长安道》 西行一千里,暝色生寒树。

西行一千里,暝色生寒树。

意思:往西走一个千里,天色色生寒树。

出自作者[唐]储光羲的《长安道》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鸣鞭过酒肆,袨服游倡门》,作者通过描绘出游的场景,表达了对长安城的向往和憧憬。 首句“鸣鞭过酒肆,袨服游倡门”,就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骑着马经过酒肆,穿着华丽服饰在歌妓门前游玩的场景。这里的“鸣鞭”和“袨服”都是形容作者出行时的豪迈和华丽,而“游倡门”则暗示了作者对长安城的向往。 “百万一时尽,含情无片言”,表达了作者对长安城的热爱和留恋,同时也透露出对离开长安的无奈和遗憾。这里的“百万一时尽”表达了作者对长安城的短暂停留,而“含情无片言”则表达了作者对长安城的深情和留恋,却无法用言语表达。 “西行一千里,暝色生寒树。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最后两句描绘了作者离开长安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长安城的思念和向往。这里的“西行一千里”表达了离开长安的遥远路程,“暝色生寒树”则描绘了离开长安时的暮色和寒意,“暗闻歌吹声”则表达了作者对长安城的向往和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出游的场景和表达对长安城的深情和留恋,展现了作者对长安城的向往和憧憬,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离开长安的无奈和遗憾。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鸣鞭过酒肆,袨服游倡门。
百万一时尽,含情无片言。
西行一千里,暝色生寒树。
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
作者介绍 储光羲简介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关键词解释

  • 寒树

    读音:hán shù

    繁体字:寒樹

    意思:(寒树,寒树)
    寒天的树木;冷清凋残的树林。诗文中常以衬托冷落与萧条的环境气氛。
      ▶南朝·梁·江淹《杂体诗•刘太尉伤乱》:“千里何萧条,白日隐寒树?”唐·韦应物《送崔叔清游

  • 千里

    读音:qiān lǐ

    繁体字:千裏

    英语:a thousand li; a long distance or a vast expanse

    意思: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