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东虎丘寺六韵》 寄言轩冕客,此地好抽簪。

寄言轩冕客,此地好抽簪。

意思:寄语轩冕客,这个地方好抽插。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题东虎丘寺六韵》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精炼的词语描绘了一个幽静、美丽的佛教寺庙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联“香刹看非远,祗园入始深”,描绘了寺庙的远近和进入寺庙后的感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的向往和进入寺庙后的宁静感。 颔联“龙蟠松矫矫,玉立竹森森”,描绘了寺庙中的松树和竹子,它们形态优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颈联“怪石千僧坐,灵池一剑沉”,进一步描绘了寺庙的景象,包括怪石和灵池。这句诗表达了寺庙的神秘和宁静感。 尾联“海当亭两面,山在寺中心”,描绘了寺庙周围的环境,包括海和山。这句诗表达了寺庙的广阔和自然环境的美丽。 最后一句“此地好抽簪”,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希望在这里过上隐居的生活,不再追求名利。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 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寺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自然环境的美丽和神秘。这首诗是一首非常有感染力的诗,它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人感受到宁静、美丽和自由的生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香刹看非远,祗园入始深。
龙蟠松矫矫,玉立竹森森。
怪石千僧坐,灵池一剑沉。
海当亭两面,山在寺中心。
酒熟凭花劝,诗成倩鸟吟。
寄言轩冕客,此地好抽簪。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此地

    读音:cǐ dì

    繁体字:此地

    意思:这里,这个地方。
      ▶唐·骆宾王《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燕丹,壮士髮冲冠。”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抗战十

  • 寄言

    读音:jì yán

    繁体字:寄言

    意思:
     1.犹寄语、带信。
      ▶《楚辞•九章•思美人》:“愿寄言于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
      ▶唐·元稹《遣兴》诗之五:“寄言抱志士,日月东西跳。”
      ▶明·袁

  • 轩冕

    读音:xuān miǎn

    繁体字:軒冕

    意思:(轩冕,轩冕)

     1.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
      ▶《管子•立政》:“生则有轩冕、服位、谷禄、田宅之分,死则有棺椁、绞衾、圹垄之度。”
      ▶晋·

  • 抽簪

    读音:chōu zān

    繁体字:抽簪

    意思:谓弃官引退。古时作官的人须束髮整冠,用簪连冠于髮,故称引退为“抽簪”。
      ▶《文选•沈约<应诏乐游苑饯吕僧珍诗>》:“将陪告成礼,待此未抽簪。”
      ▶李善注引钟会《遗荣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