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南柯子·十里青山远》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意思: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买了酒,那人的家?

出自作者[宋]仲殊的《南柯子·十里青山远》

全文赏析

【评解】

这首词通篇写景。十里青山,数声鸟啼,残月白露,清风晓霞。有声有色地表现了
江南的夏季景色。词中上、下片的结句,委婉含蓄地提到人,而且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全词清新雅洁,优美柔和,饶有意味。

【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黄花庵称仲殊《诉衷情》一调“篇篇奇丽,字字清婉,高处
不减唐人风致”。然尚不及其《柳梢青》、《南柯子》二词更为清逸也。在他的词里,
只感到一种出家人的清逸和婉情绪,东坡所谓“此僧胸中无一毫发事者”,可以看出他
的为人。
-------------------------------
此为忆旧词 ,写词人在夏日旅途中的一段感受,反映他对浮世生活的一往情深。
开篇两句写一个云游四方的僧人,正走在江边潮湿带沙的路上,或许是向那远在十里外的青山丛林去找寻挂单的寺庙。两句写出了一幅山水映带的风景画面,这画面隐衬出画中人在孤身行旅中的寂寞感。根据仲殊的生活经历推断,他所以到处游方,并非完全为了虔心礼佛,而是或者寻道访友,或者想借旅游来纵情山水,消除俗虑。下面他骤然发出“数声啼鸟怨年华”的慨叹,这何尝是啼鸟在怨年华,而是行客自已在途中听到鸟声油然而起年华虚度的怅恨。鸟啼花放,原是快意畅游的大好场景,可对一个弃家流浪的行脚僧人来说,感到的却是“凄凉时候 ”,前面再冠以“ 又是 ”二字,说明这种飘泊生涯为时已经不短了。作者能把旅途中的见闻感受用词笔如实写来,情景并茂,显示了他的浓郁诗情和坦率性格。
过片进一步以“残月”、“晓霞”点明这是一个夏天的早晨,白露冷冷,清风拂拂,残月方收,朝霞徐敛,作者继续行走在没有归宿的路上,他一面欣赏着这清爽夏朝的旅途光景,一面也咀嚼自己长期以来萍踪无定的生涯况味。行行重行行,不觉来到一处绿杨堤岸的荷池旁边 ,池中正开满荷花 。一个人浪迹天涯,缺少的正是个谈心旅伴,当此孤寂无聊境地,美丽的荷花一下竟成了难得的晤谈对象 。“绿杨堤畔问荷花”,这一“问”颇有情趣 。“问荷花”,显出了词人清操越俗的品格,暗示出只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才配作自己的知己。亭亭玉立的荷花以它天然的风韵唤起了他的美好记忆,使他恍然意识到这里是旧地重游。他清楚记得那次来时,为了解除行旅劳倦,曾向这儿一家酒店买过酒喝,乘醉观赏过堤畔的荷花。这一切都因眼下荷花的启发而记忆犹新。于是最后他欣然向荷花发出问话:“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那人家 ”是自指 ,“家”在此用作语尾词,是对“那人”的加强语气。这句话的意思是“你还记得年前到此买酒喝的那个人么?”于此情景相生的妙笔中可以见出僧人的性格、风趣,和他那任真自得的飘洒词笔。
本词作者是一位性情坦荡、不拘礼法的和尚,被苏东坡称作“胸中无一毫发事”的诗僧。本词即是这位诗僧真性情、真才情的真实流露。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关键词解释

  • 荷花

    解释

    荷花 héhuā

    (1) [lotus]

    (2) 多年生草本,生于水中,叶圆大,花红或白,种子称莲,地下茎为藕

    (3) 莲的花

    映日荷花别样红。——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年时

    读音:nián shí

    繁体字:年時

    英语:last year

    意思:(年时,年时)

     1.当年,往年时节。
      ▶晋·王羲之《杂帖一》:“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

  • 得年

    读音:de nián

    繁体字:得年

    意思:
     1.享有高年。
      ▶宋·王安石《京东提点刑狱陆君墓志铭》:“官止外郎,尚书同封,又不得年,以既厥庸。”
      ▶宋·周密《齐东野语•潘庭坚王实之》:“归即卧病而殂。

  • 人家

    读音:rén jiā

    繁体字:人家

    英语:other people

    意思:
     1.他人之家。
      ▶《国语•晋语二》:“里克曰:‘弒君以为廉,长廉以骄心,因骄以制人家,吾不敢。’”韦昭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