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太常致斋闲书寺壁》 晚日微明弄雨余,竹阴桐影共萧疏。

晚日微明弄雨余,竹阴桐影共萧疏。

意思:晚天微微亮弄雨多,竹阴梧桐影共萧疏。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太常致斋闲书寺壁》

全文赏析

这首诗《晚日微明弄雨余,竹阴桐影共萧疏。旋移小榻中庭坐,读尽扶桑太帝书。》以其简洁明快的意象,描绘了一幅雨后傍晚的庭院景象,同时也透露出诗人闲适恬静的生活态度。 首句“晚日微明弄雨余”,夕阳在雨后的黄昏中缓缓移动,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氛围。微明的日色和雨后的清新,为整个画面提供了背景。 “竹阴桐影共萧疏”一句,竹叶的阴凉和梧桐的影子在稀疏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宁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雨后清新的感觉。 “旋移小榻中庭坐,读尽扶桑太帝书。”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的活动,他移步到庭院中,坐下阅读从扶桑国带来的太帝之书。这一细节展示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以简洁的意象和细节,描绘了一个雨后傍晚的庭院景象,同时也传达了诗人闲适恬静的生活态度。诗中的“晚日”、“微明”、“竹阴桐影”、“小榻”、“读书”等意象,都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此外,诗中的“读尽扶桑太帝书”也暗示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未知的探索,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主题。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雨后傍晚的庭院景象,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晚日微明弄雨余,竹阴桐影共萧疏。
旋移小榻中庭坐,读尽扶桑太帝书。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萧疏

    读音:xiāo shū

    繁体字:蕭疏

    英语:desolate

    意思:(萧疏,萧疏)

     1.唐·唐彦谦《秋霁夜吟寄友人》:“槐柳萧疏溽暑收,金商频伏火西流。”
      ▶元·张可久《折

  • 晚日

    读音:wǎn rì

    繁体字:晚日

    意思:夕阳。
      ▶唐·刘长卿《行营酬吕侍御》诗:“晚日归千骑,秋风合五兵。”
      ▶唐·元稹《红芍药》诗:“晴霞畏欲散,晚日愁将堕。”
      ▶唐·吴筠《秋日望倚帝山》诗:“秋

  • 微明

    读音:wēi míng

    繁体字:微明

    意思:
     1.知幽眇之理而收显着之效。
      ▶《老子》:“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河上公注:“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