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有适》 于以陶性情,终然远忧责。

于以陶性情,终然远忧责。

意思:在以陶冶性情,最后对远责任。

出自作者[宋]释文珦的《有适》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生智慧的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人生的理解。 首先,诗中描绘了一个简朴而宁静的生活环境,破屋、衡门、声利莫迫,表现出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诗人不追求物质的丰富和声名的显赫,而是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精神的自由。 其次,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活资源的独特理解。诗人认为,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生活的资源,草木可以食用,粪土可以用来制作衣物,这些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资源的充分利用和节约生活的态度。 此外,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诗人认为,贫穷并不是一种负担,反而是对人生的磨砺和锻炼。诗人认为,与其追求名贵的木材,不如像樗栎那样朴实无华,自得其乐。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即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外在的成就和名声,而在于内心的充实和精神的自由。 最后,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和乐趣。诗人描绘了自己在破屋里种豆、收豆、储藏、分享的过程,以及在寒冬时分与猿猴共享生活的过程,这些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和乐趣。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这种态度和思考方式,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破屋无兄弟,拙者所栖息。
衡门未尝启,声利讵能迫。
资身不求备,百事遂省力。
粪埽皆可衣,草木皆可食。
春来有余暇,手种豆一席。
秋深叶黄陨,霜荚渐开拆。
收旭篱落间,早晚自剥击。
藏之於瓶罂,粒粒堪爱惜。
穷冬火炉头,进唤山猿吃。
猿去吾亦眠,岩房愈幽寂。
口诵寒山诗,头枕麻衣易。
于以陶性情,终然远忧责。
颇谓贫非病,更觉损胜益。
与其称楩柟,未若作樗栎。
傍人莫相问,老子方有适。

关键词解释

  • 性情

    读音:xìng qíng

    繁体字:性情

    短语:禀性 人性

    英语:temperament

    意思:
     1.人的禀性和气质。
      ▶《易•干》:“利贞者,性情也。”<

  • 于以

    读音:yú yǐ

    繁体字:於以

    意思:(参见于以)

     1.犹言于何。在何处。
      ▶《诗•召南•采蘩》:“于以采蘩?于沼于沚。”
     
     2.犹言于何。用什么。
      ▶《诗•邶风•击鼓》

  • 陶性

    读音:táo xìng

    繁体字:陶性

    意思:陶冶性灵。
      ▶唐·马戴《同州冬日陪吴常侍闲宴》诗:“陶性聊飞爵,看山忽罢棋。”

    解释:1.陶冶性灵。

  • 忧责

    读音:yōu zé

    繁体字:憂責

    意思:(忧责,忧责)

     1.负责,担负重任。
      ▶《后汉书•张酺传》:“朝廷望公思维得失,与国同心,而託病自絜,求去重任,谁当与吾同忧责者?”
     
     2.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