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客至 [一作许浑诗]》 袖拂碧溪寒缭绕,冠欹红树晚徘徊。

袖拂碧溪寒缭绕,冠欹红树晚徘徊。

意思:袖拂碧溪寒气缭绕,冠倾斜红树晚徘徊。

出自作者[唐]赵嘏的《客至 [一作许浑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英俊才子在路上遇到春天的美景,引发了一系列感慨和思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自然与人性、感慨与哲思的交融。 首联“得路逢津更俊才,可怜鞍马照春来”,描述了诗人在路上遇到美景,感叹俊才与自然的交融。用“鞍马照春来”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呈现出初春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颔联“残花几日小斋闭,大笑一声幽抱开”,通过对残花的描绘,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然后用“大笑一声”来形容诗人对生命的豁达态度,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颈联“袖拂碧溪寒缭绕,冠欹红树晚徘徊”,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受。通过对“碧溪”“红树”等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神秘。 尾联“相逢少别更堪恨,何必秋风江上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聚散的感慨。用“相逢少别”来形容人生的离合无常,然后用“何必秋风江上台”来表达诗人的超脱与豁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感慨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情感世界。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得路逢津更俊才,可怜鞍马照春来。
残花几日小斋闭,大笑一声幽抱开。
袖拂碧溪寒缭绕,冠欹红树晚徘徊。
相逢少别更堪恨,何必秋风江上台。
作者介绍
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关键词解释

  • 碧溪

    读音:bì xī

    繁体字:碧溪

    意思:(参见碧谿)
    亦作“碧谿”。
     绿色的溪流。
      ▶唐·杜甫《园》诗:“碧溪摇艇阔,朱果烂枝繁。”
      ▶唐·汤洙《登云梯》诗:“谢客常游处,层峦枕碧溪。”

  • 红树

    读音:hóng shù

    繁体字:紅樹

    短语:桃树 漆树 冬青 吐根 柠檬 苏木 圣诞树 栗树 七叶树 梨树 月桂树 木棉树 椰子树 芭蕉 白桦 枇杷 白杨树 女贞 柚木 杏树 卫矛 银杏树 木菠萝 紫

  • 缭绕

    读音:liáo rào

    繁体字:繚繞

    短语:回 萦绕 围绕

    英语:wreathe

    意思:(缭绕,缭绕)

     1.回环盘旋。
      ▶《文选•潘岳<射雉赋

  • 徘徊

    读音:pái huái

    繁体字:徘徊

    短语:犹豫不决 迟疑不决 裹足不前 游移 举棋不定 动摇 踌躇不前 优柔寡断 犹疑 瞻前顾后

    英语:linger

    意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