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未到萧关外,谁信山泉解倒行。
意思:游人还不到萧关外,谁相信山泉解倒行。
出自作者[清]纪昀的《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 其十五》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白道飞流似建瓴,陡陀不碍浪花鸣。游人未到萧关外,谁信山泉解倒行。》,作者通过对白道飞流、陡陀不碍浪花鸣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首句“白道飞流似建瓴”中,“飞流”描绘了山间白道上的水流急速而下,气势如高屋建瓴的情景,给人一种强烈的动态感。“似建瓴”则用建筑术语形象地表达了水流倾注而下,不可阻挡的态势。这句诗以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流水的壮美景象。
“陡陀不碍浪花鸣”中,“陡陀”指的是高峻的山岭,但在这句诗中,它并没有阻碍浪花的鸣响。这句诗通过“不碍”一词,巧妙地表达了山峦与水流之间的和谐共处,进一步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
“游人未到萧关外,谁信山泉解倒行”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未知景观的期待和想象。这里,“萧关”是古代的关口名,诗人用它来代指那些未知的、需要探索的风景。而“谁信山泉解倒行”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山泉倒行这种自然现象的惊奇和赞叹,同时也暗示了那些未知的风景可能会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和惊奇。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写和对自然现象的惊奇赞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期待,展现了他对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