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 其十五》 游人未到萧关外,谁信山泉解倒行。

游人未到萧关外,谁信山泉解倒行。

意思:游人还不到萧关外,谁相信山泉解倒行。

出自作者[清]纪昀的《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 其十五》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白道飞流似建瓴,陡陀不碍浪花鸣。游人未到萧关外,谁信山泉解倒行。》,作者通过对白道飞流、陡陀不碍浪花鸣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首句“白道飞流似建瓴”中,“飞流”描绘了山间白道上的水流急速而下,气势如高屋建瓴的情景,给人一种强烈的动态感。“似建瓴”则用建筑术语形象地表达了水流倾注而下,不可阻挡的态势。这句诗以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流水的壮美景象。 “陡陀不碍浪花鸣”中,“陡陀”指的是高峻的山岭,但在这句诗中,它并没有阻碍浪花的鸣响。这句诗通过“不碍”一词,巧妙地表达了山峦与水流之间的和谐共处,进一步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 “游人未到萧关外,谁信山泉解倒行”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未知景观的期待和想象。这里,“萧关”是古代的关口名,诗人用它来代指那些未知的、需要探索的风景。而“谁信山泉解倒行”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山泉倒行这种自然现象的惊奇和赞叹,同时也暗示了那些未知的风景可能会带给人们更多的惊喜和惊奇。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写和对自然现象的惊奇赞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期待,展现了他对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热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白道飞流似建瓴,陡陀不碍浪花鸣。
游人未到萧关外,谁信山泉解倒行。
作者介绍 纪昀简介
纪昀(1724.7.26-1805.3.14),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纪昀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任官50余年,年轻时才华横溢、血气方刚,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其《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他的诗文,经后人搜集编为《纪文达公遗集》。

嘉庆十年(公元1805)二月,纪昀病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关键词解释

  • 萧关

    读音:xiāo guān

    繁体字:蕭關

    意思:(萧关,萧关)

     1.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为自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沖。
      ▶《汉书•武帝纪》:“﹝元封四年冬十月﹞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

  • 山泉

    读音:shān quán

    繁体字:山泉

    短语:矿泉 间歇泉 泉 盐

    英语:spring

    意思:
     1.山中泉水。
      ▶唐·朱庆余《山居》诗:“山泉共鹿饮,

  • 游人

    读音:yóu rén

    繁体字:游人

    短语:观光者 度假者 观光客 旅行者

    英语:(n) tourist

    意思:(参见游人)

     1.无产业的流浪者。

  • 倒行

    读音:dǎo xíng

    繁体字:倒行

    意思:
     1.走回头路。
      ▶明·刘基《书为善堂卷后》:“是故欲求道者必先定其所向,如将适燕,先举辕而指北,然后访而取途,则无倒行之悔矣。”
     
     2.做事违反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