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江岸闲步(此后壬申年作,在南安县)》 一手携书一杖筇,出门何处觅情通。

一手携书一杖筇,出门何处觅情通。

意思:一手拿书一打炸,出门哪里找情通。

出自作者[唐]韩偓的《江岸闲步(此后壬申年作,在南安县)》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赠道者》,是一首赠给隐居者的诗。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历于江湖之间的隐士形象,他手携书籍,杖筇为伴,游历于山水之间,与禅客、渔师为伴,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首联“一手携书一杖筇,出门何处觅情通。”描绘出隐士的潇洒形象,他手携书籍,杖筇为伴,似乎在寻找着内心的通达之路。这一联以简洁的意象和语言勾勒出隐士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颔联“立谈禅客传心印,坐睡渔师著背蓬。”进一步描绘了隐士的生活状态,他与禅客、渔师为伴,立谈禅心,坐睡渔师背蓬。这一联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隐士的闲适生活和内心的平静。 颈联“青布旗夸千日酒,白头浪吼半江风。”描绘了隐士游历中的景象,他挥舞青布旗,夸耀千日酒,面对白头浪吼,半江风起,表现出隐士的豪情和豁达。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隐士的豪迈气概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尾联“淮阴市里人相见,尽道途穷未必穷。”点明了诗的主题,淮阴市里人见到隐士后,都认为他走投无路,但隐士却认为未必穷。这一联表达了隐士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和对生活的乐观精神。 整首诗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隐士的形象和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人生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的超越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通过隐士的形象,诗人传达了对自由、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的赞美和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手携书一杖筇,出门何处觅情通。
立谈禅客传心印,坐睡渔师著背蓬。
青布旗夸千日酒,白头浪吼半江风。
淮阴市里人相见,尽道途穷未必穷。
作者介绍 庾信简介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晚唐五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其诗多写艳情,称为“香奁体”。

关键词解释

  • 一手

    读音:yī shǒu

    繁体字:一手

    短语:手段 伎俩 手腕 心眼 招 手法

    英语:(n) skill

    意思:
     1.一只手。
      ▶《韩非子•功名》:“

  • 何处

    读音:hé chǔ

    繁体字:何處

    英语:where

    意思:(何处,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
      ▶《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唐·王昌龄《梁苑》诗:“万乘

  • 出门

    读音:chū mén

    繁体字:出門

    短语:飞往

    英语:be away from home

    意思:(出门,出门)

     1.外出;走出门外。
      ▶《易•同人

  • 情通

    读音:qíng tōng

    繁体字:情通

    意思:通情。指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后汉书•吕布传》:“卓又使布守中閤,而私与傅婢情通,益不自安。”

    解释:1.通情。指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