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僚奉贼身尽窜,宰相畏族神不宁。
意思:百官奉贼身都逃走,宰相惧怕族神不宁。
出自作者[宋]赵汝鐩的《义兽行》
全文赏析
这首诗《君不见》是一首对历史事件的深度反思和感慨之作。它以明皇、昭宗时期的象、猴玩物误国,导致国家衰亡的历史事件为引子,借象、猴之口,表达了对人性的反思和对忠诚、义气的赞美。
首先,诗中通过象、猴的视角,揭示了当时朝政的腐败和玩物丧志。象和猴原本只是动物,却被赋予了拜舞、起居等人类行为,这无疑是对它们天性的扭曲,也是对国家治理的讽刺。而明皇和昭宗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却失去了应有的警醒和理智,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衰亡。
然而,诗中并未完全否定象、猴,反而赞美了它们的忠诚和义气。在关键时刻,象、猴并没有选择背叛自己的主人,而是选择了保护他们。这种忠诚和义气,正是人类所缺乏的。在国家危难之际,象、猴能够挺身而出,不怕牺牲,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最后,诗中通过描绘天宝大驾蜀道巡、唐祚倾的场景,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在诗的结尾,诗人对那些在危难时刻敢于挺身而出的人表示了敬意,同时也对那些在国家危难之际选择逃避的人表示了谴责。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反思和感慨的作品。它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表达了对人性的反思和对忠诚、义气的赞美。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醒,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