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叶尚书赴永嘉二首》 何曾后世无公论,不愿明时有党碑。

何曾后世无公论,不愿明时有党碑。

意思:何曾后世没有公论,不希望明时有党人碑。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送叶尚书赴永嘉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一位忠诚而正直的官员的赞扬和感慨。诗中表达了他对是非的看法,对公正评价的期待,对未来的乐观态度,以及对自身职责的热爱和专注。 首句“落辊纷纷孰是非,孤忠惟上与天知”描绘了世间的纷扰和混乱,而这位官员却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只相信天理和公正。这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体现了忠诚和正直的品质。 “何曾后世无公论”表达了官员对于公正评价的期待,他相信历史会给出公正的评价,无需担心身后的名声。这种态度体现了他的自信和从容。 “不愿明时有党碑”表明他不愿陷入党派之争,只愿在公正的环境中履行职责。这体现了他的独立精神和公正态度。 “去奉绣帘差足喜,来调金鼎未为迟”表达了官员对于即将到来的职责的期待和兴奋,他愿意为国家和人民服务,致力于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铃斋一穟柑香起,细听中和乐职诗”描绘了官员在履行职责时的内心感受,他沉浸在和谐的职业环境中,享受着工作的乐趣。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位忠诚、正直、自信、从容、独立、热爱职责的官员的形象。他坚守原则,不畏纷扰,自信未来,热爱工作,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物。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落辊纷纷孰是非,孤忠惟上与天知。
何曾后世无公论,不愿明时有党碑。
去奉绣帘差足喜,来调金鼎未为迟。
铃斋一穟柑香起,细听中和乐职诗。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明时

    读音:míng shí

    繁体字:明時

    意思:(明时,明时)

     1.阐明天时的变化。
      ▶《易•革》:“君子以治厤明时。”
      ▶孔颖达疏:“脩治厤数以明天时也。”
      ▶南朝·梁·陆倕《新刻

  • 公论

    读音:gōng lùn

    繁体字:公論

    英语:public opinion

    意思:(公论,公论)

     1.公正或公众的评论。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庾又问:‘何

  • 何曾

    读音:hé zēng

    繁体字:何曾

    英语:did ever

    意思:
     1.为何,何故。
      ▶《孟子•公孙丑上》:“尔何曾比予于管仲?”赵岐注:“何曾,犹何乃也。”
      ▶宋玉《九

  • 后世

    读音:hòu shì

    繁体字:後世

    短语:后任 后人 后者 继承人 继承者 接班人

    英语:afterworld

    意思:(后世,后世)

     1.某一时代以

  • 党碑

    读音:dǎng bēi

    繁体字:黨碑

    意思:(党碑,党碑)
    即党人碑。
      ▶清·孔尚任《桃花扇•归山》:“莫不是清流欲向浊流抛,莫不是党碑又刻元祐号。”参见“党人碑”。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