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意思:请戴上不系越,并且向燕然山。

出自作者[唐]李白的《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全文赏析

这首诗《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充满了豪情壮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参与愿望。诗中提到的天狼星象征着侵略的敌人,而诗人表示要像射天狼一样,勇敢地面对国家的困难和挑战。 “观兵洪波台,倚剑望玉关。”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对国家军队的关注,他站在高台上观看军队的操练,倚剑远望玉关的安危,表现出他的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这里诗人表示自己虽然不能像越地英雄那样被授予重任,但他仍然会向燕然山进发,为国家尽一份力。 “风引龙虎旗,歌钟昔追攀。”这两句诗描绘了军队的壮丽景象,龙虎旗飘扬,战士们高歌猛进,诗人也跟随着他们一同前进。 “击筑落高月,投壶破愁颜。”这两句诗则表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他与战友们一同击筑高歌,欢庆胜利,投壶游戏也消解了他们的忧愁。 最后,“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诗人坚信他们一定能够战胜敌人,扫平鬼方,表现出他的胜利信心和雄心壮志。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参与愿望,以及对胜利的坚定信念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这首诗充满了豪情壮志,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
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
观兵洪波台,倚剑望玉关。
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风引龙虎旗,歌钟昔追攀。
击筑落高月,投壶破愁颜。
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
作者介绍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关键词解释

  • 燕然

    读音:yàn rán

    繁体字:燕然

    意思:
     1.古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
      ▶东汉·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领兵出塞,大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记汉威德。见《后汉书•窦宪传》。
      ▶汉

  • 请缨

    读音:qǐng yīng

    繁体字:請纓

    英语:submit a request for a military assignment

    意思:(请缨,请缨)
    《汉书•终军传》载:“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

  • 不系

    读音:bù xì

    繁体字:不系

    意思:(不系,不系)
    不属于。
      ▶明·刘若愚《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此印及直殿监印、钟鼓司、混堂、灵臺等印,皆本衙第一员佥书挨掌,不系贵近内臣掌。”
      ▶明·刘若愚《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