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三月三十日题慈恩寺》 慈恩春色今朝尽,尽日徘徊倚寺门。

慈恩春色今朝尽,尽日徘徊倚寺门。

意思:慈恩春色当朝尽,天天徘徊在寺门。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三月三十日题慈恩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慈恩寺为背景,描绘了春色将尽时诗人的内心感受。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赏析这首诗: 1. 景色描绘:诗的前两句“慈恩春色今朝尽,尽日徘徊倚寺门”,首先描绘了慈恩寺的春色即将消逝的景象。诗人徘徊在寺门,深情地注视着寺内的春色,流露出深深的留恋和惆怅。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将读者的情感带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与他一同感受春天的离去。 2. 情感表达:诗的后两句“惆怅春归留不得,紫藤花下渐黄昏”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春天离去,诗人感到惆怅,无法挽留。他站在紫藤花下,看着夕阳西下,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内心的失落和无奈愈发强烈。这两句诗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使读者深刻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 3. 对比手法:诗中通过“慈恩春色今朝尽”与“紫藤花下渐黄昏”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惆怅。春天的离去与紫藤花的盛开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诗人的情感更加鲜明地呈现出来。 4. 语言艺术: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诗中的用词和意象也十分精妙,如“紫藤花”等,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慈恩寺的春色、表达诗人的情感、运用对比手法以及精炼的语言,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惆怅,使读者能够与他一同感受春天的离去。这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值得反复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慈恩春色今朝尽,尽日徘徊倚寺门。
惆怅春归留不得,紫藤花下渐黄昏。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慈恩

    读音:cí ēn

    繁体字:慈恩

    意思:
     1.称上对下的恩惠。
      ▶《三国志•蜀志•刘琰传》:“闲者迷醉,言有违错,慈恩含忍,不致之于理。”
      ▶唐·宋之问《上阳宫侍宴应制得林字》诗:“旧渥骖宸御,慈恩忝翰

  • 今朝

    读音:jīn zhāo

    繁体字:今朝

    短语:兹 今天 现 现今 现时 今昔 现在时 今 本 当今

    英语:now

    意思:I

     1.今晨。

  • 春色

    读音:chūn sè

    繁体字:春色

    英语:spring scenery

    意思:
     1.春天的景色。
      ▶南朝·齐·谢朓《和徐都曹》:“宛·洛佳遨游,春色满皇州。”
      ▶宋·叶绍

  • 尽尽

    读音:jìn jìn

    繁体字:儘儘

    意思:(尽尽,尽尽)

     1.消沉沮丧貌。
      ▶《荀子•非十二子》:“尽尽然,盱盱然。”
      ▶王先谦集解引郝懿行曰:“尽尽者,闭藏消沮之容。”一说,极视尽物之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