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系乐府十二首·寿翁兴》 清和存王母,潜濩无乱黩。

清和存王母,潜濩无乱黩。

意思:清和保存王的母亲,潜传播没有混乱滥用。

出自作者[唐]元结的《系乐府十二首·寿翁兴》

全文赏析

这首诗《借问多寿翁》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通过描述一位长寿翁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自然、平和、无求和长生的追求。 首先,“惟云顺所然,忘情学草木”,这两句诗表达了顺其自然、忘情于自然之道的生活态度。长寿翁似乎已经超越了世俗的欲望和追求,他学习草木,顺应自然,与世界和谐共处。 “始知世上术,劳苦化金玉”,这里揭示了一个道理,即只有通过勤劳和努力,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然而,如果只是追求物质财富和名利,那么这种追求只会让自己陷入疲惫和混乱之中。 “清和存王母,潜濩无乱黩”,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和平、宁静的世界,没有纷争和混乱。这里可能象征着长寿翁内心的世界,他保持内心的平和,不受外界的干扰。 最后,“谁正好长生,此言堪佩服”,这两句诗表达了对长生的向往和对真理的尊重。只有那些真正理解并实践这些道理的人,才能真正达到长生不老的状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位长寿翁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自然、平和、无求和长生的追求。它鼓励人们放下世俗的欲望和追求,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以达到真正的长生不老的状态。这首诗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值得人们反复品味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借问多寿翁,何方自修育。
惟云顺所然,忘情学草木。
始知世上术,劳苦化金玉。
不见充所求,空闻肆耽欲。
清和存王母,潜濩无乱黩。
谁正好长生,此言堪佩服。
作者介绍 袁宏道简介
元结(719-772年),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浪士、漫郎,唐代道家学者。原籍河南(今河南洛阳),后迁鲁山(今河南鲁山县),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道家思想对元结影响深远。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约大历七年(约772年)入朝,后卒于长安。原有著作多部,均佚。现存的集子常见者有明郭勋刻本《唐元次山文集》、明陈继儒鉴定本《唐元次山文集》、淮南黄氏刊本《元次山集》。今人孙望校点有《元次山集》。(生卒见元结墓表)

关键词解释

  • 清和

    读音:qīng hé

    繁体字:清和

    英语:cleer and peaceful

    意思:
     1.天气清明和暖。
      ▶三国·魏·曹丕《槐赋》:“天清和而湿润,气恬淡以安治。”
      ▶

  • 乱黩

    读音:luàn dú

    繁体字:亂黷

    意思:(乱黩,乱黩)
    亵慢不敬。
      ▶唐·元结《系乐府•寿翁兴》:“清和存王母,潜濩无乱黩。”

    解释:1.亵慢不敬。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