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玩松竹》 萧萧园中竹,不复数萱草,苍苍池上松,岂更问苹藻。

萧萧园中竹,不复数萱草,苍苍池上松,岂更问苹藻。

意思:萧萧园林中竹,不再有萱草,深蓝色池塘上松,难道再问苹藻。

出自作者[宋]滕岑的《玩松竹》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园中的竹、池上的松为对象,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它们的赞美。 首句“萧萧园中竹,不复数萱草”,竹子在风中摇曳,发出萧萧之声,诗人已经不再数计萱草的数量了。萱草是一种被认为可以使人忘忧的植物,诗人似乎已经超脱了世俗的烦恼,不再为忧虑所困扰。竹子的坚韧和清雅,象征着诗人的节操和品格。 “苍苍池上松,岂更问苹藻”,池边的松树苍翠欲滴,诗人也不再过问苹藻之类的东西。松树象征着坚韧和高洁,与竹子一样,都是诗人所珍爱的。诗人似乎已经看淡了世俗的虚荣和追求,专注于内在的精神世界。 “二物吾所爱,难为俗人道”,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竹子和松树的深深喜爱,同时也表现出他对世俗的厌倦和不愿与俗人同流合污的态度。 “竹如吾之节,松似吾之老”,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诗人对竹子和松树的理解和喜爱。诗人将竹子比作自己的节操,将松树比作自己的年老,表现出他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对岁月的感慨。 最后,“烟雨风月中,形声俱媚好”,这两句描绘了烟雨风月中竹子和松树的美丽和动人之处。它们在烟雨中更显清雅,在风月中更显妩媚,无论形态还是声音,都显得如此美好。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它们的赞美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园中竹、池上松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的节操、高洁和对岁月的感慨。它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萧萧园中竹,不复数萱草,苍苍池上松,岂更问苹藻。
二物吾所爱,难为俗人道。
竹如吾之节,松似吾之老。
烟雨风月中,形声俱媚好。

关键词解释

  • 萱草

    读音:xuān cǎo

    繁体字:萱草

    英语:day lily

    意思:
     1.植物名。俗称金针菜、黄花菜、多年生宿根草本,其根肥大。叶丛生,狭长,背面有棱嵴。花漏斗状,橘黄色或桔红色,无香气,可作蔬

  • 萧萧

    读音:xiāo xiāo

    繁体字:蕭蕭

    短语:簌簌

    英语:rustle

    意思:(萧萧,萧萧)

     1.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

  • 复数

    读音:fù shù

    繁体字:復數

    短语:负数 印数 倒数 控制数字 黄金分割 实数 平均数 切分 质数 初值 指数 读数 操作数 质量数 数 减数 正数 序数 票数 虚数 法定人数 乘数 被除数 被减

  • 苍苍

    读音:cāng cāng

    繁体字:蒼蒼

    英语:grey(灰白)

    意思:(苍苍,苍苍)

     1.深青色。
      ▶《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史记•天官

  • 苹藻

    读音:píng zǎo

    繁体字:蘋藻

    意思:(苹藻,苹藻)

     1.苹与藻。皆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济泽之阿,行潦之苹藻,寘诸宗室,季兰尸之,敬也。”
      ▶《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