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醴泉院》 珍重支公每相勉,我于儒行也修行。

珍重支公每相勉,我于儒行也修行。

意思:珍重支公常常互相勉励,我在研究行的修行。

出自作者[唐]和凝的《醴泉院》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山林之美的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喜爱和对儒行修养的追求。 首联“万山岚霭簇洋城,数处禅斋尽有名。”描绘了山林间的景象,山岚雾霭环绕,如同城池般簇拥,而山中的禅斋也都各有名号。这不仅展现了山林的壮丽景色,也暗示了诗人对山林清静生活的向往。 颔联“古柏八株堆翠色,灵泉一派逗寒声。”进一步描绘了山林的生态之美,古老的柏树翠色浓郁,灵泉流水寒声阵阵。这些自然之景,既体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敬畏。 颈联“暂游颇爱闲滋味,久住翻嫌俗性情。”表达了诗人对清静悠闲生活的喜爱,但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不满。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独立思考。 最后两句“珍重支公每相勉,我于儒行也修行。”诗人对支公的尊重和感激,希望借此勉励自己在儒行修养上不断修行。这体现了诗人对道德品质的追求,以及对儒学的敬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林之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喜爱和对儒行修养的追求。诗中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独立思考,以及对道德品质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文情感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万山岚霭簇洋城,数处禅斋尽有名。
古柏八株堆翠色,灵泉一派逗寒声。
暂游颇爱闲滋味,久住翻嫌俗性情。
珍重支公每相勉,我于儒行也修行。
作者介绍
和凝(898-955年),五代时文学家、法医学家。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人。幼时颖敏好学,十七岁举明经,梁贞明二年(916)十九岁登进士第。好文学,长于短歌艳曲。梁贞明二年(916)进士。后唐时官至中书舍人,工部侍郎。后晋天福五年(940)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入后汉,封鲁国公。后周时,赠侍中。尝取古今史传所讼断狱、辨雪冤枉等事,著为《疑狱集》两卷(951年)。子和(山蒙)又增订两卷,合成四卷。

关键词解释

  • 儒行

    读音:rú xíng

    繁体字:儒行

    意思:
     1.儒家的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
      ▶《礼记•儒行》:“哀公曰:‘敢问儒行?’”南朝·梁·刘峻《辨命论》:“瓛则关西·孔子,通涉六经,循循善诱,服膺儒行。”
      ▶

  • 珍重

    读音:zhēn zhòng

    繁体字:珍重

    英语:treasure

    意思:
     1.爱惜;珍爱。
      ▶《楚辞•王逸<远游序>》:“是以君子珍重其志,而玮其辞焉。”
      ▶元·无名氏《

  • 修行

    读音:xiū xíng

    繁体字:修行

    英语:cultivate oneself according to a religious doctrine

    意思:(参见脩行)

     1.修养德行。<

  • 支公

    读音:zhī gōng

    繁体字:支公

    意思:
     1.即晋高僧支遁。字道林,时人也称为“林公”。
      ▶河内·林虑人,一说陈留人。精研《庄子》与《维摩经》,擅清谈。当时名流谢安、王羲之等均与为友。
      ▶南朝·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