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早春与张十八博士籍游杨尚书林亭,寄弟三阁》 墙下春渠入禁沟,渠冰初破满渠浮。

墙下春渠入禁沟,渠冰初破满渠浮。

意思:墙下春渠道进入禁止沟,渠冰开始破满渠浮。

出自作者[唐]韩愈的《早春与张十八博士籍游杨尚书林亭,寄弟三阁》

全文赏析

这首诗《墙下春渠入禁沟,渠冰初破满渠浮。凤池近日长先暖,流到池时更不流。》是一首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表达对春天变化的感慨的诗。它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变化无常的特点。 首先,诗中描述了墙下的春渠进入禁沟的场景,渠冰初破,满渠的冰块在春水中漂浮。这一描绘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到来,冰块开始融化,春水开始流动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寒冷和冰冷的持续时间之长。 接下来,诗中又描绘了“凤池”的景象,“凤池”指的是朝廷或权力中心,这里用“长先暖”来形容其温暖,暗示了权力中心的温暖和繁荣。然而,当春渠的水流到池中时,却“更不流”,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变化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表达对春天变化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描绘生动形象,情感真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这首诗也表达了对权力中心的观察和思考。通过“凤池”这一象征权力的意象,诗人表达了对权力中心变化无常的感慨和对春天变化的思考。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和表达对生活、权力中心变化无常的思考的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墙下春渠入禁沟,渠冰初破满渠浮。
凤池近日长先暖,流到池时更不流。
作者介绍 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关键词解释

  • 入禁

    读音:rù jìn

    繁体字:入禁

    意思:进入禁止的场所。
      ▶《韩非子•内储说上》:“仲尼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

    解释:1.进入禁止的场所。

  • 沟渠

    读音:gōu qú

    繁体字:溝渠

    短语:沟槽 渠 渠道 水道

    英语:ditch

    意思:(沟渠,沟渠)

     1.为防守或灌溉、排水而挖的水道。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