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自题写真 时为翰林学士》 静观神与骨,合是山中人。

静观神与骨,合是山中人。

意思:静看神和骨头,应该是山中的人。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自题写真 时为翰林学士》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借李邕自喻,表达自己不愿追逐名利的思想感情。 首联“我貌不自识,李放写我真。静观神与骨,合是山中人。”作者在自画像让李邕来描绘,描绘之后,作者又“静观神与骨”,观察自己的气质,发现自己的确是一个“山中人”,不追逐名利,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 颔联“蒲柳质易朽,麋鹿心难驯。”作者借蒲柳易枯,麋鹿难驯喻自己年老易衰,不愿被世俗所拘。 颈联“何事赤墀上,五年为侍臣?况多刚狷性,难与世同尘。”作者表达了自己不愿在宫廷中做官,而做了五年侍臣的原因,主要是自己性格刚直,难以同流合污。 尾联“不惟非贵相,但恐生祸因。宜当早罢去,收取云泉身。”作者认为自己并非富贵之相,而且担心会惹来祸端,因此主张及早辞官,过着云游四方的闲适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不愿追逐名利,渴望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的思想感情。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五言古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我貌不自识,李放写我真。
静观神与骨,合是山中人。
蒲柳质易朽,麋鹿心难驯。
何事赤墀上,五年为侍臣?
况多刚狷性,难与世同尘。
不惟非贵相,但恐生祸因。
宜当早罢去,收取云泉身。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静观

    读音:jìng guān

    繁体字:靜觀

    英语:in-position viewing

    意思:(静观,静观)
    仔细审察;冷静观察。
      ▶唐·王维《酬诸公见过》诗:“静观素鲔,俯映白沙。”<

  • 中人

    读音:zhōng rén

    繁体字:中人

    英语:middleman

    意思:I

     1.中等的人;常人。
       ▶《论语•雍也》:“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