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淮阴杂兴》 失侣雁如秦逐客,畏寒花似楚遗民。

失侣雁如秦逐客,畏寒花似楚遗民。

意思:失去伴侣雁如秦国赶走客人,怕寒花像楚遗民。

出自作者[元]陈基的《淮阴杂兴》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淮海感怀》,作者通过描绘淮海滨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历史和人世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第一句“千里相逢淮海滨”,作者以一种宽广的视角描绘了淮海滨的景象,仿佛在千里之外的地方,他偶然遇到了这里。这里的“相逢”一词,不仅指地理上的相遇,也指作者与淮海滨的邂逅,仿佛是久别重逢。 第二句“一枝谁寄岭梅春”,作者用“岭梅”来象征那些在艰难环境中依然坚韧不屈的人,他们像被寄予希望的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中绽放出春天的气息。 第三句“老来易感山阳笛”,作者表达了自己在年老时对历史的感慨,山阳笛声唤起了他对过去战争岁月的回忆。这里的“山阳”是历史上有名的战场,笛声在这里响起,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战争和牺牲。 第四句“年少休轻胯下人”,作者告诫年轻人不要轻视那些看似平凡的人,他们可能在某个领域有着非凡的才能和毅力。这里用典故“胯下之人”来形容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坚韧不屈的人。 第五句“失侣雁如秦逐客”,作者以失群的雁比喻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失去伴侣的人,他们或许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但如今却孤独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第六句“畏寒花似楚遗民”,作者以畏寒的花和楚遗民的形象来比喻那些在寒冷环境中依然坚韧不屈的人。他们面对生活的困难,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最后一句“每过百战疮痍地,立马西风为损神”,作者描绘了淮海滨这片经历过无数战争的土地,这里充满了痛苦和牺牲。他站在西风中,深深地感到沉痛和反思。这里的“百战疮痍地”象征着历史的伤痕,“立马西风”则表达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敬意和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淮海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人世的感慨。他通过对各种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那些在艰难环境中依然坚韧不屈的人的敬意和赞美。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战争和历史的反思,以及对和平和安宁的向往。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千里相逢淮海滨,一枝谁寄岭梅春。
老来易感山阳笛,年少休轻胯下人。
失侣雁如秦逐客,畏寒花似楚遗民。
每过百战疮痍地,立马西风为损神。

关键词解释

  • 逐客

    读音:zhú kè

    繁体字:逐客

    英语:show the door

    意思:
     1.谓驱逐来自他国的游说之士。
      ▶《史记•李斯列传》:“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闲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 遗民

    读音:yí mín

    繁体字:遺民

    英语:adherents of a former dynasty

    意思:(遗民,遗民)

     1.亡国之民;前朝留下的老百姓。
      ▶《左传•哀公四

  • 失侣

    读音:shī lǚ

    繁体字:失侶

    意思:(失侣,失侣)
    失去伴侣。
      ▶晋·木华《海赋》:“鹬如惊凫之失侣,倏如六龙之所掣。”
      ▶隋·孔德绍《赋得华亭鹤诗》:“华亭失侣鹤,乘轩宠遂终。”
      ▶唐

  • 寒花

    读音:hán huā

    繁体字:寒花

    意思:亦作“寒华”。
     寒冷时节开放的花。多指菊花。
      ▶晋·张协《杂诗》:“寒花发黄采,秋草含绿滋。”
      ▶晋·陶潜《九日闲居》诗:“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