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东林寺白莲》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意思:才知道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东林寺白莲》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东林北塘水》是一首对东林寺北塘水景的赞美诗,通过对水中荷花、白芙蓉的生动描绘,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出世生活的向往。 首句“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青”便直接点明地点,描绘出东林寺北塘清澈见底的湖水,给人以宁静致远之感。湛湛的湖水,青绿可鉴,烘托出北塘水的清和静。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两句,进一步描绘出水中美景。水中白芙蓉盛开,三百茎荷花竞相生长,既写出荷花的繁多茂盛,又以“白”字凸显出荷花的高洁。 “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两句,进一步描绘荷花在阳光下的光彩和微风中散发的芳香,既是对荷花的赞美,又表现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两句则以形象生动的比喻,描绘荷香如银囊泄破,露水如玉盘倾泻,进一步突出荷花的美丽和纯洁。 接下来的“我渐尘垢眼,见此琼瑶英”两句,作者开始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由于尘垢蒙蔽了眼睛,开始时并未发现这里的美丽,直到看到荷花,才发现这里的清净和美好。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两句,作者明确表达了自己对出世生活的向往。红莲花虚怀若谷,得到清净的名声,正如人们向往的出世生活,超脱于尘世之外。 “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两句,进一步描绘荷花的生长过程,夏天的荷花盛开不衰,秋天花房刚刚结成,生动描绘出荷花的生命力和美丽。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两句,以深夜众僧都已入睡,唯独作者独自绕池行走,表现出作者对荷花的独钟和对出世生活的向往。 最后“欲收一棵子,寄向长安城”两句,作者表达了自己想要带走一颗荷花种子,种植在长安城的愿望。这个愿望实际上是表达了作者想要离开尘世,归隐山林的想法。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东林寺北塘水的赞美,以及对荷花的高洁品质的描绘,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出世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己人生的探索。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青。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
我渐尘垢眼,见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
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棵子,寄向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莲花

    读音:lián huā

    繁体字:蓮花

    短语:莲 荷 芙蓉 荷花

    英语:lotus

    意思:(莲花,莲花)
    亦作“莲华”。
     
     1.即荷花。

  • 清净

    读音:qīng jìng

    繁体字:清凈

    短语:恬静 夜深人静 静 沉寂 宁静 僻静 寂然 沉静 安静 幽静 肃静 鸦雀无声 喧闹 静悄悄 静寂 冷静 万籁俱寂 漠漠 寂静

    英语:

  • 红莲

    读音:hóng lián

    繁体字:紅蓮

    意思:(红莲,红莲)

     1.红色荷花。
      ▶南朝·梁元帝《采莲赋》:“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
      ▶唐·王维《山居即事》诗:“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 花虚

    读音:huā xū

    繁体字:花虛

    意思:(花虚,花虚)
    犹虚幻,空虚。
      ▶宋·赵必豫《沁园春•归田作》词:“回头看,这浮云富贵,到底花虚。”

    造句:暂无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